心律失常相关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概念将房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与伴随出现的左心室功能损害及由此导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症状联系起来。其特征是只要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左心室功能就会部分或完全可逆。因此,根据其定义,只有在心律恢复后的随访检查中发现左室功能改善,才能证明“罪犯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左室收缩功能恶化的唯一原因或促进因素。然而,临床医生在这样的病例中面临的问题是区别心律失常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患者中是心肌病的始动因素还是结果,应积极明确其诊断线索。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是评估心室容量和功能公认的参考标准,并在短时间(30分钟)的单次检查获得心肌组织特征数据。因此,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心律恢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完全恢复的心血管核磁共振预测模型来识别“心律失常相关心肌病”。
例行导管消融术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入组并接受基线CMR成像,基线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50%、心律成功恢复后3个月随访CMR成像的患者组成最终研究人群(n=)。基线CMR包括标准功能影像评估、细胞外体积测定和晚期钆增强(LGE)显像;随访CMR包括标准功能影像评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测量值分为“反向”、“正常”和“扩大”三类。随访结果显示80%(/)的患者LVEF完全恢复,20%(27/)的患者LVEF持续性受损。LVEDVI和LGE是LVEF完全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LGE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为显著性增量。LGE阴性和阳性的LVEDVI“反向”、“正常”和“扩大”的类别中,LVEF完全恢复的模型推导概率分别为94%、85%和29%,77%、55%和8%。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总结如下:(1)CMR参数(LVEDVI分类、LGE的阳性/阴性)可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完全恢复的预测;(2)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判别性能良好,LGE增加了显著的诊断价值;LVEDVI分类和LGE组合的模型推导概率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结果表明:(3)LVEDVI“反向”类别与LGE阴性患者的LVEF完全恢复的概率最高(94%),LVEDVI“扩大”的类别和LGE阳性患者的LEVF完全恢复的概率最低(8%),(4)LVEDVI“正常”的类别而LGE阳性患者的LVEF完全恢复不明显(即约50%概率)。最后,所有类别中LVEDVI指标都可以观察到节律恢复的显著治疗效果。
中心图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的CMR预测指标
图1研究人群构成的流程图。AT,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CMR,心血管磁共振
表1心律恢复后LVEF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CMR参数
表2心律恢复后LVEF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患者基线和随访的CMR数据比较
图2左室收缩射血分数误差条图:基线和随访的LVEDVI三个类别的平均值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基线LVEF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时(P<0.),LVEFV分数绝对值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
表3Logistic回归模型:LVEDVI分类和LGE对LVEF恢复的预测
图3预测LVEF恢复的Logistic回归模型A和B的ROC曲线;模型A和模型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44%和85%,90%和56%;模型A的AUC=0.72(0.63,0.79),模型B的AUC=0.77(0.69,0.84),模型A和模型B比较P=0.(见表3和表4)。
表4CMR预测快速性心律失常LVEF恢复的模型推导概率
参考文献:
StegmannC,JahnkeC,LindemannF,OebelS,RichterS,BollmannA,DagresN,HindricksG,PaetschI.Cardiovascularmagneticresonance-basedpredictors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