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共享医学成果共谋未来发展天津市第十一
TUhjnbcbe - 2022/6/17 14:54:00

医学网 分享


  “在这金秋送爽、万物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天津市第十一届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每年的秋季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共同分享医学成果、共谋未来发展的季节。为了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我们不能线下相聚,但也阻挡不了我们隔空的对话与交流,因此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非常感谢学会领导、院领导和全国专家同道对会议的支持。会议已连续举办十届,本次会议仍然延续以往注重临床实践,诊疗进展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希望可以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促使天津市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年9月4日,在天津召开的“天津市第十一届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医院许静教授对本次会议的主旨概况。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天津市医学会、医院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承办,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心律学会协办。会议邀请了外埠及本市多位著名专家就心电生理与起搏领域新进展、心律失常的诊疗及射频消融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及讨论。


  开幕式由医院许静教授主持。医院医院张澍教授、医院*从新教授、医院郭志刚书记、医院丛洪良医院的主任和专家代表李广平教授、浦奎教授、陈树涛教授、姚朱华教授等线上线下出席了开幕式。张澍教授、*从新教授、郭志刚书记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张澍教授:京津冀协同发展促心律失常诊疗规范


  在各位专家同道的支持合作下,尤其在许静教授的带头下,天津开展了很多心律失常领域的新技术,也普及推广了很多心律失常诊疗规范化技术。许静教授在房颤中心建设、心源性卒中建设、心律失常指控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天津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猝死防治、冷冻消融新技术的开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希望未来天津在京津冀心律失常领域以及心血管领域发展合作中做出更大贡献!

*从新教授:携手并进构建健康中国


  多年来,天津同道们在心律失常防治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许静教授团队在心律失常防治中做出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天津患者服务,更为全国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希望天津的同仁们继续努力,为构建健康中国、健康天津做出新的贡献!习总书记提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在一线工作的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本职工作,我愿意和各位同仁一道,携起手来,为构建健康天津、健康中国做出我们的努力!

郭志刚书记:共商学术共续友谊


  近年来,天津市心律失常领域在理念、耗材使用以及内外科结合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天津心律失常诊疗水平越来越高,感谢学会领导多年来对天津心律失常发展给予的支持、指导和引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见证了医院心脏科专业和心律失常会议的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我们的学术水平相对来说越来越高,会议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希望与会同道们能够有所收获,待到疫情缓解,我们线下一起共商学术,共续友谊!


  开幕式之后进入了学术讲座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张澍教授带来了《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回顾》,医院*从新教授分享了《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困惑与思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华伟教授剖析了《心脏性猝死国内防治现状与挑战》,首都医科医院杨新春教授讲解了《房颤脉冲消融前景与临床研究现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朱俊教授带来了《从指南看节律控制药物治疗选择》南京医院曹克将教授解析了《国内外指南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推荐的变迁》,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分享了《房颤进入节律控制时代》,医院方丕华教授讲解了《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心电学研究进展》。各位专家围绕心电生理与起搏领域新进展、心律失常的诊疗及射频消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特别开设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专家授证仪式,医院马薇教授担任全球带教专家,这是天津市第二位WATCHMAN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专家。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既及时分享了心律失常诊疗新进展,也兼顾了年轻医生和基层医师的临床基础培训。内容分为几个板块,有基础心电图培训、房颤综合管理新进展、起搏新技术应用、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等。整个会议日程按主题划为几个不同板块,主题突出,满足了不同参会者的需要。除了会议报告以外,今年会议还设有线上手术直播,包括房颤消融以及起搏器植入,通过实际的手术演示,进行手术技术的学习和交流。


  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吸引了众多心律失常领域医生上线参与学习,共计10.2万余人次点击,医院播放。自年开始,天津市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连续举办十一届,已成为心律失常领域品牌学术会议。会议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领域学科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提高,加强了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建设,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科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期待来年再次面对面相聚,共享医学成果,共谋未来发展!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学术热词END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享医学成果共谋未来发展天津市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