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早上8点
医院突发一幕
一名男子在检验窗口
突然倒下
心跳、呼吸全无
医生狂奔
争分夺秒
紧急救援
……
这几类人要当心了!
男子突然倒下!9月5日早上8点多,一名男子因为咳嗽、医院就诊。8点17分,在检验科验血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在检验窗口坐着的男子,突然失去意识,身体向一边倒下去......
眼看着男子就要摔倒在地,检验窗口内的陈鑫磊医师看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立即从窗口探出身子,一把抓住男子的胳膊,拖住了将要倒地的男子!
陈鑫磊大声喊住了一位路过的病人,让他帮忙扶住男子。陈鑫磊赶忙从检验科出来,一路狂奔到急诊护士台,大喊:“快!快来人!这里有个病人晕倒了!”
急诊科护士金梦菲赶到急诊检验科后,马上对男子进行评估。男子颈动脉搏动已经很微弱!她立刻叫来勤工与保安,三人一起把男子抬上平车,用最快速度一路转运到急诊抢救室。
生死救援!从发病到送进急诊抢救室,急诊科护士长俞芳目睹了这电光火石的两分多钟,“躺在平床上的时候,头还在左右摆动,可人一进急诊抢救室,我上去一摸颈动脉,已经几乎没有了!”
是心肌梗死!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情况十万火急!要与死神争命!
急诊科医生常亮、王斌与三位护士,共同展开了抢救。
一名护士心肺复苏,一名护士用呼吸球囊加压给氧,一名护士将抢救药注入静脉,医生则立即进行插管。
由于男子发生了室颤,医生立即对病人进行除颤。两次除颤后,男子的心跳一度恢复,但只有50~60次每分钟,情况仍然极不稳定。室颤一次就相当于在*门关走了一遭,此时,每一秒都极为宝贵!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
医生和护士不懈努力着,除颤—心肺复苏—除颤—心肺复苏……如此循环往复,将近一个小时的抢救。医生的手酸了,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历经整整7次除颤之后,男子的情况总算稳定了下来,血压回升了,心跳回来了。
俞芳在男子耳边询问:“大伯你能听到我说话吗?”男子插着气管无法说话,但轻轻动了下头,在场的医生护士总算松了口气。
问题接踵而至......大潮君了解到,男子今年已经70多岁,心跳恢复,还仅仅只是第一步。9点40分,男子被送入手术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常,面对心肌梗死的病人,只要寻找到病变的那根血管,再将支架置入即可。而这一次,无影灯下,情况显然复杂许多。
男子气管插管下仍时有烦躁,无法很好地配合进行手术,血压也一直不算稳定,医生只能不停地即时调整用药,勉力维持病人的状态进行手术。
而且,医生们发现,男子有3根血管都出现了问题,属于多支病变!这需要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寻找到那根出问题的“罪犯血管”。罪犯血管,究竟是哪一根?医院下沉专家胡雪烈会同徐亚熙主任医师、朱振叶主治医师结合心电图细细研判,最终成功揪出“罪犯血管”,下一步,就是要在罪犯血管中置入支架,撑开血管,使得阻塞的血液得以流通,为心脏恢复供血。
但问题接踵而至。由于男子年纪大了,他的血管已经严重钙化。这直接导致球囊撑不开,支架塞不下。最后,通过三位医生一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手术才算顺利完成。
目前,男子正在ICU进行后续监护治疗。
这几类人要格外注意了!心肌梗死一旦发病非常凶险,所以需要平时多加注意。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腹痛、牙痛、嗓子痛等。疼痛常持续15分钟以上,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
医生提醒,如若出现上述情况,医院检查,万万不能拖延!
需要提醒的是,心肌梗死过去一般认为是老年人需要预防的一种疾病。
可是这些年来,有关年轻人因心梗猝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位18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位患者爱打游戏、喜欢熬夜、爱吃夜宵、血脂很高。长期这样,最终导致了心梗。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心肌梗死会越来越年轻化?这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吸烟、体力劳动做得少,运动少,生活不规律导致的。
另外,像一些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以及绝经之后的女性都属于高危人群。有冠心病、血糖高、高血压家族史的病人,心肌梗死的概率也会变高!
眼明手快的一拉一拽
坚持一个多小时的抢救
手术台上的冷静判断
成功挽回了一条生命!
点朵
感谢医务人员们的不懈努力!
也把上面的那些提醒
扩散提醒更多人!
本文由大潮网独家采访报道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通讯员:朱佳超王洁
编辑:周嘉怡/责编:殷文韬
大潮推荐·这些你可能感兴趣
独家现场!海宁发掘墓葬27座!大量文物出土
紧急提醒!台风升级!暴雨马上杀到海宁!
最新放假通知!这件事海宁人千万别忘了做!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