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holter记录下的猝死前心电图变化1
TUhjnbcbe - 2022/5/13 13:57:00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923601445397093&wfr=spider&for=pc

男、86岁,因胸闷痛、心慌、气短、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一月余入院。

临床诊断:

1,心力衰竭

2,心功能II级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心绞痛

5,陈旧性心肌梗死

6,脑梗死

7,慢性肾功能不全

8,下肢动脉硬化

9,右下肢静脉曲张

10,双下肢淋巴性水肿

1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12,2型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

1,D-Dimer0.35mg/L,参考范围:0—0.5mg/L。

2,NT-proBNP.6pg/mL,参考范围:75岁:0-pg/mL,≥75岁:0-pg/mL。

3,cTnI0.1ng/mL,参考范围:0—0.3ng/mL。

4,CK-MB5.20ng/mL,参考范围:0—5ng/mL。

5,My.66ng/mL,参考范围:0—58ng/mL。

超声提示: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肺动脉瓣返流,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抢救记录

-08-25,患者04:29(图3)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在病房走廊中行走时突然跌倒在地,呈仰卧位,即抢救。4:40心电图呈直线。

图1-图3是动态心电图的片段。

图1.08.:56

图1心电图分析:

在R1-3、15-18: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QRS波显著不齐,心室率约70bp,提示心房颤动。

R4-13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联律间期(前QRS起点至室性QRS起点的一段时限)分别是1.s左右,是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是部分心室肌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的结果。

R14畸形程度“轻”很多,R13和R14的间距约1s,形态介于室性QRS波群(红色)和室上性QRS波群(蓝色)之间,考虑为室性融合波。

“R13和R14的间距约1s”和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的RR间距一致,这为室性融合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心室激动时,室上性激动已经下传到心室,心室肌同时受到2种激动的作用,所以QRS形态介于室上性和室性QRS波群之间。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

2,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

3,前壁r递增不良,

4,下壁异常q波,

5,ST-T改变。

图2.08.:29

图2.1

图2.2

图2心电图分析:

在R1-3、15-18: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QRS波显著不齐,心室率约70bp,提示心房颤动。

R4-13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联律间期(前QRS起点至室性QRS起点的一段时限)分别是1.s左右,是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是部分心室肌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的结果。

R9、14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无相关P波,联律间期0.6s,伴代偿间歇,为室性早搏。

可见3种形态的心室搏动。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

2,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

3,室性早搏,

4,前壁r递增不良,

5,下壁异常q波,

6,ST-T改变。

图3.08.:29(明天再分析)

相关知识点:

一、心房颤动

较心房扑动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因其心房激动快速而紊乱颤动,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房既丧失了正常排血功能,附壁血栓易于形成。

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f波的频率为—/min。典型的f波是诊断心房颤动的要点,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唯一依据。但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和伪差。

2,心房颤动心室律显著不齐是由于房室结内隐匿性传导所致。心房颤动的R-R周期极度不规则,只能连续测量数个R-R周期,求其平均值,即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

3,心房颤动时室内传导可以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传导。

二、加速的室性心律

加速的室性逸搏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主动性室性心律失常,称为加速的室性心律,是介于室性心律与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主动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诊断

1,一系列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起源于心室,QRS时间时限≥ms

2,心室率为40-bpm,节律多不规则。

3,在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时发生,窦性频率加快以后,加速的室性心律消失。

4,常有室性融合波。

5,干扰性房室分离。加速的室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并存,两种节律的频率相近或相同时,室性激动出现在P波之后的特定时间内,可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作者陈腾飞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holter记录下的猝死前心电图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