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傅建伟,男,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主要术者之一,擅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曾在美国Upstate医院研修学习,主持浙江省厅级课题2项,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3篇。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郑建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厅局级课题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导管消融治疗起源于心室肌中层或心外膜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VA)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往往需要多次消融手术。心内膜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进一步消融策略包括:心外膜消融、双极消融(simultaneoustwo-siteunipolarradiofrequency,SURF)和经冠状动脉酒精(transcoronaryethanol,TCE)消融。近期报道了灌注针式消融(irrigatedneedleablation)治疗该类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68%的患者在6个月的随访中无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且严重并发症很少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心内膜射频消融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该如何选择下一步的消融方法目前仍不清楚。近期在Circulation:ArrhythmiaandElectrophys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灌注针式消融与其他消融技术(心外膜消融、SURF和TCE消融)对心内膜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设计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例结构性心脏病(不包括致心律失常的右室心肌病)患者的个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手术,这些患者的心内膜消融失败,并接受了使用研究用灌注针式消融(针式消融组)(27号,单端孔)或其他升级的消融技术(其他消融组)(心外膜消融、SURF或TCE消融)。
手术急性成功定义: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患者无可诱导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PVCs)在手术结束时消失。室性心动过速复发定义:发生任何检测到的持续30秒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需要介入终止,包括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击。PVCs复发定义:术后PVCs每天超过次。主要并发症定义:导致长期残疾或需要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在消融术后30天内。严重心包出血定义:ml经引流管放置或外科修复治疗。
研究结果两组基线资料详见表1。例患者共实施了例消融手术,其中11例接受2次消融,3例接受3次消融。患者此前接受平均2.1±1.1次消融手术和2.0±1.1种抗心律失常药物。81%的患者为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s)。心律失常靶点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95例(70%),PVCs/NSVT占30%。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风暴30例。在SMVT为靶点消融过程中平均可诱导3.0±1.9种VT。在PVC为靶点消融手术中有1.7±1.0种PVCs。
例消融手术中,58例采用针式消融。其余的78例中,心外膜消融65例(其中10例为心内外膜联合双极消融),7例间隔两侧双极消融,5例经冠脉酒精消融,1例双极消融联合经冠脉酒精消融。两组间急性消融成功率、随访6月VA复发率以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49%vs55%,P=0.54,45%vs46%,P=1.00,4%vs3%,P=1.00)。
两组无手术相关死亡。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针式消融组为8.6%,其他消融组为22%(P=0.06)。严重的心包出血史最常见的并发症,针式消融组1例,其他消融组10例。研究结论:对于结构性心脏病和心内膜消融术后复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灌注针式导管消融与其他消融(心外膜消融、双极消融和经冠脉酒精消融)相比更具优势。在这个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群体中,大约一半的患者心律失常得到了控制。
之江心学评述:起源于心室肌中层或心外膜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导管消融失败的常见原因。针对这些复发病例,再次消融策略包括心外膜消融、双极消融和经冠脉酒精消融。心外膜消融有时受到心包粘连、心外膜脂肪和关键解剖结构(如冠状动脉或膈神经)的限制。经冠脉酒精消融会受到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限制。针式消融电极可延伸至10mm,病变可延伸至比针尖更深的位置。本研究强调在选择消融策略时考虑风险-效益的重要性。在结构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中,与其他先进消融技术相比,灌注针式消融术额可取得相似治疗效果且心包出血风险似乎更小。但针式消融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仅在临床试验中使用。
参考文献
IrrigatedNeedleAblationComparedtoOtherAdvancedAblationTechniquesforFailedEndocardialVentricularArrhythmiaAblation.NaruiR,TanigawaS,NakajimaI,TokutakeK,etal.CircArrhythmElectrophysiol.Jun16.doi:10./CIRCEP...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9名(其中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1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严寒与酷暑”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影响
、之江心学:老年HFrEF患者药物疗效对比:ARNIv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
、之江心学:又一个跨学科合作的机会——美国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心律失常观察报告
、之江心学:超薄钢梁药物洗脱支架Orsiro的荟萃分析:与传统II代DES相比占优
、之江心学: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之江心学:心肺不分家:当心衰遇到肺炎结局如何?
、之江心学:左房食道瘘的警钟—过低的阻抗
、之江心学: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一直被忽视的问题
、之江心学:种族对房颤射频消融及药物治疗疗效的影响
、之江心学: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的长期预后
指导:王利宏
技术支持:丁亚辉
策划:金钦阳
作者:傅建伟、郑建雷
排版:林敬阳
审稿:王利宏
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