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颈动脉窦过敏症是一个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导致老年人晕厥的原因。这种综合征的特征是由压力感受器反射过度或者颈动脉窦超敏引发发作性心动过缓和(或)低血压。有颈动脉窦过敏症并且还有其他方面难以解释的复发性晕厥患者可以诊断为该综合征。当按摩颈动脉窦可以使收缩期超过3秒(心动抑制)时,或者在不使用心脏抑制药(血管减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下降超过50mmHg,或者这两种情况都有时可以诊断为颈动脉窦过敏症。
2.流行病学健康老年人群中的30%患有颈动脉窦过敏症,而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的患者中其流行率更高。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以及使用影响颈动脉窦反射敏感性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地高辛、β受体阻滞药、α甲基多巴)的人群中更容易见到对颈动脉窦按摩的异常反应。其他低血压性疾病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同时存在于1/3的颈动脉窦过敏症患者。
3.临床表现晕厥症状常常由颈动脉窦的机械刺激诱发,这些机械刺激包括头部转动、领带过紧、颈部病变以及迷走刺激(如长时间站立)。其他可以识别的促发因素有饱餐后、应激状态、向上看或者头向上伸、强体力活动、排便以及排尿。相当数量的患者没有发现明确的促发因素。对颈动脉窦按摩产生的异常反应并不总是能够被再现的,因此当强烈怀疑患有该病时必须重复颈动脉窦按摩这一检查程序。
4.评估颈动脉窦按摩通过测量心率和血压对颈动脉窦按摩的反应评价颈动脉窦反射的敏感性(见下图)。按摩右侧颈动脉窦更常见的反应是心脏抑制和血管抑制。在心脏抑制型颈动脉窦过敏症患者中,70%以上患者对单独右侧颈动脉窦按摩或者双侧颈动脉窦按摩呈现阳性反应。心率下降的程度和血压下降的程度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颈动脉窦按摩是一种粗略的非定量检查技术,检查本身和检查者之间都可能产生差异。更科学的方法如使用颈部负压抽吸和药物诱导血压变化的方法均可用于激活颈动脉压力感应器受体,但是不能作为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方法。推荐使用的颈动脉窦按摩时间是5~10秒。心率最大下降常发生在颈动脉窦按摩开始后的5秒内。
立位颈动脉窦的按摩方法:
颈动脉窦按摩引起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和神经学相关后遗症。致死性心律失常相当罕见,且一般只发生在原有心脏病的患者接受治疗性按摩而不是诊断性按摩时。地高辛的*性和多数心室颤动患者有关。神经学相关并发症是由于颈动脉阻塞或者栓塞引起。一些研究者报道了颈动脉窦刺激后发生的偏瘫病例常常没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尽管如此,颈动脉窦按摩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对个病例进行的一项前瞻性连续观察没有发现患者发生心脏并发症,而且只有1%的患者出现可以缓解的短暂性神经学症状。持续性神经学症状不常见,仅在0.04%的患者中出现。不能在近期发生过心血管事件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实施颈动脉窦按摩。对颈动脉窦过敏症的诊断而言,症状最好可以在颈动脉窦按摩时再现。然而,对无法想起曾发生过意识丧失的老年患者来说,可能无法使症状重现。自发性症状往往在直立位发生。因此,即使患者卧位时颈动脉窦按摩试验阳性,也值得在患者处于直立倾斜位时重复该按摩。症状再现有助于将晕厥发作归因为颈动脉窦超敏,这对于否认有意识丧失的原因不明的跌倒患者尤其重要。有1/3患者的诊断性反应只能在直立位颈动脉窦按摩时获得。
5.处理没有症状的颈动脉窦过敏症患者无需治疗。然而,对于出现症状时进行治疗性干预的时间点仍未达成共识。考虑到老年患者症状发作时有较高的伤害率以及症状的复发率较小,所以对那些有过两次或者更多次症状性发作的患者的治疗应该慎重。仅有一次事件发作的患者是否需要干预,必须通过个体化的评估才能决定。评估时又必须考虑到发作事件的严重性和患者的多种共患病。
过去的治疗策略是通过外科手术或者射频消融使颈动脉窦去神经支配。这两种方法都已经被严格禁止了。心脏双腔起搏是有症状的心脏抑制型颈动脉窦过敏症患者的治疗选择。因为颈动脉窦过敏症患者的窦房阻滞和房室阻滞流行率高,所以心房起搏是禁忌的。虽然心室起搏可以消除心脏抑制,但是并不能缓解相当多患者的症状,因为它可以使共存的血管抑制反应加重或者发生起搏器诱导的低血压(即起搏器综合征)。起搏器综合征在室房传导完整时发生,80%的起搏器综合征患者也的确如此。因此,房室顺序起搏(双腔)是选择的治疗方式,因为它可以保持房室同步,所以就没有发生起搏器综合征的危险。选择恰当的起搏治疗可以消除85%~90%心脏抑制的患者的晕厥发作。一项关于患有颈动脉窦过敏症的老年跌倒患者(平均年龄74岁)的心脏起搏治疗研究报道,治疗后一年随访期内接受双室起搏治疗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减少了2/3。晕厥的发生则减少了50%。
治疗血管抑制性颈动脉窦过敏症成功率较低,因为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的了解尚不深入。麻*碱治疗有效,但是不良反应限制了其长时间使用。双氢麦角胺治疗也有效,但是耐受性差。氟氢可的松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它可用于治疗血管抑制性颈动脉窦过敏症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其不良反应也限制了更长时间的使用。还有研究提示米多君(一种α受体激动药)治疗有益,但具体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以上内容为摘录总结内容)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