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介绍到心衰患者的常用药物,那么除了吃药,心力衰竭还有其他办法吗?
答案是:有。
起搏器植入可以缓解严重的晚期心衰患者心衰症状,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该类起搏器有两种类型: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CD(植入式心脏电除颤仪);也有将这两种功能结合起来的起搏器被称为CRT—D。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这两种。
01心衰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左右心室作一个整体几乎同步收缩、舒张。心力衰竭起始于心脏组织的损害,随后神经内分泌机制导致心室重构,部分患者出现左右心室活动的不同步,心室活动不同步在心力衰竭中并不少见,大约30%的进展性心力衰竭存在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缩,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缩和室内不协调收缩都会使心搏出量大大减少。心脏的器械治疗可以减少这种不同步收缩,这种治疗方式就叫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需要心内科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心电图表现(QRS波宽度及左束支)和心脏超声波检查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来确定。
它是一种有三根电极(在左右心室及右心房分别植入一根电极,通过这三根电极实现各心腔的同步化和协调收缩)的起搏器,老百姓叫“三腔起搏器”。
02为什么心衰患者要安装植入式心脏除颤仪(ICD)?心衰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促进心衰的因素同时也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所以心衰患者同时也是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心衰患者很大一部分猝死源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中主要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对于突发的室速和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复律和电除颤。然而99%医院进行除颤。植入式电除颤仪相当于一个体积很小的除颤仪,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到患者发生了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放电进行电除颤结束快速室性心律,避免患者的猝死。哪些患者需要植入ICD也是需要心脏科专科医生进行严格的评估确定的。
如果一个患者同时符合CRT和ICD的植入指征,则医生考虑为他植入CRT-D,一种兼具CRT和ICD功能的起搏器。
03心力衰竭患者安装起搏器后要注意些什么?首先是任何起搏器都要注意的事项:定期随访,避免靠近强磁场,避免上肢过于拉伸,做磁共振检査时应事先咨询医生等,但是还有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如下。
CRT的注意事项
●药不能停:心衰患者CRT安装之后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抗心衰的药物还要继续服用,药物治疗是基础。
●随访心超:定期随访心超有很多好处:一是心超可以看到CRT的效果,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患者心超可以看到心脏收缩功能明显的改善;二是如果发现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在心超监视下设置CRT的参数,使得CRT的功能最优化。
ICD的注意事项
●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停用:ICD虽然能通过放电来纠正恶性心律失常,但对于患者来说被电击毕竟是一种非常恶劣的体验,最好还是不发生电击。合理的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ICD的放电机会,不仅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延长ICD的使用寿命。
●心理健康:在接受过ICD放电治疗的患者中75%的患者因恐惧和焦虑而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和药物。
ICD只是预防心衰患者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衰,并不能改善心衰的症状也不能延缓心衰的进展,所以不能把你身体出现的所有不舒适“归罪于”你的ICD。
04睡眠不好影不影响心衰?慢性心衰患者在经受乏力气促等症状的长期折磨下,其情绪和心理状态常不良,从而导致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甚至免疫力从而加剧心衰的进展。所以有些学者认为睡眠障碍可能成为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治疗靶点,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快速恢复患者体力,提高患者免疫力。人类在睡眠期间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降低,代谢降低,血压降低,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而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分泌功能异常,皮质醇增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从而加剧了心衰的恶化。所以心衰患者务必要重视自己的睡眠。
患者可以从医务人员那里更多地了解心衰的知识以减轻焦虑的情绪。加强心理支持,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睡眠等以减轻睡眠不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因为免疫力下降可能诱发感染,感染是慢性心衰诱发成急性心衰最常见因素,急性心衰的发作是可以威胁生命的。
05心力衰竭会“复发”吗?怎样做才能让心力衰竭保持稳定?
答案是“会”,而且是一定会。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复发和住院的频率,而不能将其治愈。慢性心衰是一个长期的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医院定期随访,患者本人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
●水摄入及体重管理:慢性心衰患者需控制水的摄入,保持体重。体重间接反映体内水负荷的大小,体重的突然飙升意味着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循环负荷过重会诱发急性左心衰。所以要养成每天称体重的习惯,每日体重变化不超过1千克,如果体重增加需要及时利用利尿剂将过多的水排出体外。
●避免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交感兴奋,增加心脏负荷诱发急性心衰发作。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感染是诱发急性左心衰的最常见因素,尤其是肺部感染。
●心率管理:测量自己的心律,如果心率突然增加,及时至门诊随访。
●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戒烟、戒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导致兴奋的饮料。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饥饿,避免过咸的饮食
?体重管理:严格控制每日水的摄入,每日进行体重监测,如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千克以上,考虑心衰加重,需要增加利尿剂剂量或及时就诊。
?适当运动:心功能1?3级病人在不引起症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运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可以考虑在心脏康复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提高生活质量;心功能4级病人以休息为主,可进行适当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时规律就医,规律就医有以下目的:
?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心衰的药物要在最大耐受剂量能发挥最佳作用,而整个过程需要医生来控制,不得自己随意加量或减量。
?监测疾病进展:及时发现相关症状体征变化,釆取有效措施延缓心衰的进展和恶化。
?监测药物的副作用:治疗心衰的利尿剂会导致尿酸升高,电解质紊乱等,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肝功能损害,螺内酯会导致男性乳房发育,高钾血症等,都需要定期就诊进行分析。
●建议随访时间:每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了解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每3?6个月进行重点随访,进行pro-BNP、电解质、肾功能,必要时心超胸片等检査,对心功能状态进行系统评估,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增加随访频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