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成年人终生房颤发生风险为20%~25%。房颤发病率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但现实是,全球房颤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1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心房和心室有一定的节律收缩,但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心房出现不规律收缩,导致不良结果主要有两种:
脑梗死: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房内血液流动紊乱,极易在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在某些情况下,血栓脱落,脱落的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引发急性脑梗死。心房颤动导致脑梗死的特点是面积大,由于脑部突然缺血,进展迅速,患者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严重症状。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时,心脏的射血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统计表明,房颤会引发心脏射血功能减少25%,也就是说1/4的血流由于房颤而损失了,极易引发心衰,患者会出现各种心衰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令人担忧的是,亚洲房颤发病率明显超过了欧洲,到年,亚洲将有万房颤患者,将是欧美患者总数的两倍还多。这与亚洲人口基数大,平均寿命长有一定的关系。
尽管年龄是导致房颤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房颤的主要促进因素还包括了一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运动对这些危险因素无疑有巨大的好处。但运动与房颤的关系又是非常复杂的。
2
运动与房颤风险有哪些关系?
运动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起的作用不可否认。过去10年里,很多医生都试图确定运动对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所带来的获益,也适用于房颤。然而,大部分研究发现,运动量过少和过多均会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使房颤发病率增加5倍,此类患者中,增加活动强度,可降低其风险。轻、中度体力活动,特别是休闲活动和散步,能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房颤发病率。
另一些医生对运动员做了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长时间高强度耐力运动会使房颤发病率增加5倍。
也就是说,运动与房颤的关系呈一个典型的“U”型曲线,运动过少会导致房颤发病率增加,而运动过多也会相应增加房颤发病几率。正由于这种原因,很多患有房颤的患者对运动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怕运动后房颤加重。
事实上,房颤发病率在运动活跃人群中是最低的。与那些相对久坐的患者人群相比,规律运动的患者,房颤的发病率显著降低46%。对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12周中等强度的间歇有氧训练,可以使房颤复发率降低41%,并可减轻房颤相关症状,提高血液携带氧气能力和心脏收缩的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