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ACC21LBCTPragueO
TUhjnbcbe - 2021/8/14 17:54:00
北京时间5月17日晚22点45分,美国心脏病学会第70届年会(ACC.21)最后一场场Late-BreakingClinicalTrials在RichardJ.Kovacs教授的主持下,先后公布了CAPITAL-CHILL、PragueOHCA、RAFT-AF、HOLIDAY、FIDELIO-DKD五项重磅研究的最新结果。

速览模式(约2分钟)

ACC.21

LBCTⅤCAPITAL-CHILL低于现行指南的治疗性低温并不能改善心脏骤停后的预后将病人降温到较现行指南更低的温度没有任何获益在院外心脏骤停后接受治疗性低温治疗的病人中,那些被冷却到31摄氏度(约88华氏度)以下的病人与接受指南建议的34摄氏度(约93华氏度)降温治疗的患者相比,24小时在6个月时死亡或神经功能不良方面没有差异。PragueOHCA“超侵入性”治疗提高难治性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在接受标准的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患者中也可以看到比预期更好的结果经历院外心脏骤停(OHCA)且对标准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无反应的患者亚组,立即被运送到心脏护理中心,与在OHCA发生部位接受标准治疗的类似患者相比,放置在类似于心肺转流机的设备上的患者更有可能在6个月后存活并具有良好的脑功能。RAFT-AF心衰类型可能影响房颤和心衰患者的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研究显示,在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AFib)患者中,以控制心律为重点的治疗策略(使用导管消融)和以控制心率为重点的治疗策略(使用药物和/或起搏器)在心力衰竭的任何原因或进展导致的死亡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试验很早就停止了,因此,揭示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差异的统计能力有限;然而,研究人员说,研究中观察到的趋势表明,患者的心衰类型可能会影响哪种方法是最佳的。HOLIDAY酒精可能对房颤风险、事件有直接影响研究首先是追踪客观、实时的饮酒量和心律紊乱

研究显示,酒精似乎对心律有立竿见影或近乎立竿见影的影响,显著增加了房颤(AFib)发生几率。数据显示,只要喝一杯葡萄酒、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在接下来的4小时内发生AFib的几率就会增加两倍。在一次喝两杯或两杯以上酒的人中,患AFib的几率要高出三倍以上,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12小时内,推断的血液酒精浓度每增加0.1%,发生AFib的几率就会增加约40%。来自这些传感器的证据还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总酒精浓度也预测了发生AFib的几率。

FIDELIO-DKD芬尼酮可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患者的房颤发生慢性肾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还有其他益处研究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服用实验药物芬尼酮的慢性肾脏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房颤(AFib)的可能性要低30%.细品模式(约20分钟)ACC.21

LBCTⅤ

院外心脏骤停后的治疗性低温:一项比较轻度和中度治疗性低温的随机试验(CAPITAL-CHILL试验)

MichelLeMay

PressRelease

ACC.21

CAPITAL-CHILL低于现行指南的治疗性低温并不能改善心脏骤停后的预后将病人降温到较现行指南更低的温度没有任何获益华盛顿(年5月17日)--在院外心脏骤停后接受治疗性低温治疗的病人中,那些被冷却到31摄氏度(约88华氏度)以下的病人与接受指南建议的34摄氏度(约93华氏度)降温治疗的患者相比,24小时在6个月时死亡或神经功能不良方面没有差异。这些发现是一项在美国心脏病学院第70届年度科学会议上发布的研究的一部分。治疗性低温是一个人的身体被降低到远低于正常体温的过程。研究显示,在心脏骤停(当心脏有效停止泵血时)后接受复苏但仍昏迷的患者中,它可提高存活率并减少脑损伤。目前的治疗性低温指南建议将身体降温至32-36℃24小时。新的研究发现,深度降温到31℃没有任何益处。MichelR.LeMay,医学博士,Ottawa大学心脏研究所介入性心脏病专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说到:“我们的试验结果不支持使用中度治疗性低温31℃来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昏迷幸存者的神经功能结果,这些发现不支持改变目前的现行指南;我们需要寻找其他策略来改善这些目前预后不良的患者的预后。”这项试验在-年间在Ottawa大学心脏研究所招募了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均已成功复苏,血压恢复,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参与者被一个血管内装置降温,该装置通过静脉将充满盐水的温控球囊插入心脏附近,以改变患者的体温。对于一半的病人,血管内装置被设置为将身体降温到31℃,而对于另一半病人,装置被设置为34℃。一旦达到目标温度,温度保持24小时,然后以每小时0.25℃的速度将患者逐渐升高至正常体温。这项试验是第一次使用随机、双盲的方法来测试治疗性低温的不同目标温度。在血管内治疗机上的温度显示器上放置一个防护罩,以防止监督治疗的医生看到温度设置。护士们知道温度,但保持单独的图表,以保持治疗医生之间的盲态。这项研究的主要终点是6个月时死亡或神经功能不良的综合结果,在冷却到31摄氏度和冷却到34摄氏度的患者中分别有48%和45%,这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当单独评估这些结果时,两组之间的死亡率或不良神经结果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人员按性别、年龄和其他变量检查了结果,但在所分析的任何亚组中都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平均降温到31℃的患者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停留时间更长,LeMay说,这可能反映了由于目标温度较低,这些患者的降温和升温时间都更长。其他研究人员已经评估了不同的温度或持续时间的治疗性低温是否能改善预后,但这些先前的研究同样表明,与目前的指南相比没有改善。接下来,LeMay建议,大脑监测可以用来报告哪些策略可能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LeMay说:“把所有这些研究集中起来,试图找出是否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特定情况下更合适,这可能是有用的。我们还必须找到更好的、非侵入性的工具来评估大脑,也许我们要把注意力转向更个体化的方法来治疗这些患者。让我们可以选择优化特定患者获益的方案。”LeMay说,许多影响院外心脏骤停后存活率的关医院之前就已开始发挥作用,包括旁观者是否进行了基本的心肺复苏,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的速度有多快,以及患者被转移到专业心脏中心的速度有多快。

1
查看完整版本: ACC21LBCTPragu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