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律失常预防急救小常识
TUhjnbcbe - 2021/7/17 8:41:00
心律失常是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包括心脏激动的起源部位,激动的传导时间,传导的顺序的异常都叫心律失常。一般室上性的心律失常,如果没有快速心室律,一般来说是没有致命性的危害。通常所说的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的快速的对血液动力学有很大影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这些情况。轻者可引起心慌气短、心烦失眠,重者出现晕厥、猝死等等。专家提醒:心律失常患者要了解预防和急救措施,这两点对他们来说在关键时刻是能起到非常的作用。预防要点
  1、定期进行体检;建立系统的健康档案更为重要;、一旦出现心悸、心慌、胸闷、胸前区不适、头晕等感觉立即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常规1导联心电图及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Holter记录),这可以反映您4小时内生活、工作及症状发作与心律、心率的相关关系。Holter记录能告知您的最快、最慢及平均心跳次数,有无早搏、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是什么类型?发生在什么时候?持续多久?是否有心肌缺血发生。3、要积极治疗原有的心脏病;避免或去除各种诱因;4、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适量的活动;5、一旦发现有心律失常,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忌随便乱服药,或随便增减药物的剂量;6、心律失常药物;如一天服1次或3次,均需平均每1小时或8小时1次,以保证药物持续的稳态浓度,避免夜间血药浓度降低,而致凌晨出现症状;急救小常识1、普及提高急救意识和能力:一旦他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将患者躺平(硬板或地板),先在胸骨中段上方拳击~3次,随即做胸外心脏挤压及人工呼吸。院外及时抢救复苏,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及由于脑缺氧所致的后遗症。、及时处理:一旦发现了心律失常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出汗、四肢发冷等症状时,应该立即给予吸氧,并且氧气的流量需保持在3-4L/min,同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让医生迅速给患者进行诊治。3、刺激咽喉法: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可起到终止发作的作用。4、压迫颈动脉窦法:
  病人处于平卧位,家属有助压迫一侧颈动脉窦(在甲状腺软骨水平,颈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每次10~0秒,无效时换另一侧。压迫时动作宜轻便,不宜用力过猛,伴随应摸脉搏以监测心率。若发现心率忽然变得规则而正常,应立刻停止压迫。不能两侧伴随压迫,以免引起脑部明显缺血。注意:既往有颈动脉过敏史及脑血管病史者禁用本法。5、压迫眼球法
  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伴随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刻停止压迫,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5秒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伴随压迫。伴随口服一些药物。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视眼此法禁忌。

解放*三七一心课堂,成立的目的只是为了将心脏病的预防、识别、急救以及正确的科普知识告知大家,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对医疗知识的误解。

解放*三七一心课堂,值得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律失常预防急救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