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方式
TUhjnbcbe - 2021/7/15 14:09:00

房颤内科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和抗凝治疗。

01

药物治疗

有效性较低,成功率约为22%,如胺碘酮等。

房颤的药物治疗目标包括对基础疾病的上游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控制心律和预防房颤复发、控制心室率。对已经发生房颤的患者,通过应用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变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减少房颤的发生或并发症,是房颤的二级预防或下游治疗。

02

射频消融治疗

研究表明,至少95%的房颤和肺静脉有密切的电联系。通常情况下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导管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与普通圆珠笔芯相当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高频电磁波即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最终使心房与肺静脉失去电联系,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单次消融后3个月约77.8%的阵发房颤和65%的持续性房颤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经第二次后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持续性房颤亦可达到80%。此种成功指在无需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患者能够为之稳定的窦性心律。另有部分患者,术后虽仍有房颤发作,但频度显著减少,或者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维持不发作状态。

射频消融有哪些风险?

目前在欧美及国内的大型医疗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房颤治疗的推荐方式。该手术为微创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整个手术过程一般需要2-3小时的时间。

03

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的卒中风险一直是心血管内科临床面对的巨大挑战之一,而房颤患者的心源性血栓绝大多数都形成于左心耳。因此,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可以有效杜绝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脱落,从而预防卒中的发生。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卒中专家共识》建议以下2类患者推荐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具有较高卒中风险(较高卒中风险指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对长期服用抗凝药有禁忌,但能耐受2-4周单药抗凝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或具有较高卒中风险,口服抗凝药期间曾发生致命性或难以止血的出血事件的患者(如脑出血、脊髓出血、严重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泌尿道出血等)。

04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为背景治疗,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对有较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为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若无禁忌症,所有房颤患者均需要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治疗。具体采用哪种药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的风险进行评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由于心房肌顿抑的存在,心房功能不能立刻恢复,仍有血栓形成的可能。所以仍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以减少术后血栓栓塞的风险。

李学勋:首都医科医院,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学术任职:

山东省医师协会心律失常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起搏和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主申请并承担课题多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多篇。

专业擅长:

擅长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各种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希氏束起搏、CRT/D起搏器植入术,累计完成射频消融等各种心脏介入手术近千例。

心血管内二科

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有着一支优秀的介入救治团队,保证全年24小时随时到位。擅长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血管内超声、压力导丝),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的消融手术(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各种心律失常、急性、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科室医生办公室:-护士站:-科室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