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心房颤动?
两个层面,首先是心房紊乱的节律控制了心脏,心脏正常的窦性节律消失。其次是持续的时间,30秒钟为一阵,时间非常短,可能病人没有感觉。
2
如何分类?
心房颤动定义基于房颤表现、持续时间、是否能够自发终止进行。
AF形式
定义
首诊AF
之前未曾诊断过AF,无论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或是否存在AF相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白话解析:没有发现过,不是没有发做过房颤,第一次就诊确认了)
阵发性AF
自发终止,或在7天内未干预被复律的AF(白话:自己好了,时间7天内)
持续性AF
持续长于7天的AF,包括通过复律终止的发作(用药或电复律)(白话:超过7天没好,需要吃药或输液用药或者电除颤复律。
长程持续性AF
当决定采用节律控制策略时,持续≥12个月的连续性AF。(和房颤做朋友或接受和房颤共存,时间已经超过12个月了。
永久性AF
已经被患者和医生接受的AF,不再尝试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永久性房颤代表的是病人和医生的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固有的病理生理学属性,而且这个词不应用于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房颤消融相关的节律控制策略。一旦采用节律控制策略,这种心律失常就应重新被分类为“长程持续性AF”。
(与房颤终身做朋友,不离不弃;一旦闹纠纷,要处理房颤,那就“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了)
ESC新的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指出建议抛弃的几个房颤的定义
应该抛弃的定义(不要了,需要抛弃更新了)
孤立性AF
越来越多的关于房颤病理生理学的知识表明,每个病人都有一个病因。因此,这个术语可能会引起混乱,应该放弃。(混淆视听,不合时宜)
瓣膜性/非瓣膜性AF
区分中度/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和机械人工瓣膜患者与其他房颤患者,但可能混淆,不应使用(不必区分了)
慢性AF
是否有可变的定义,并且不应该用于描述AF患者群体
心房颤动不是良性的心律失常,临床上房颤的治疗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节律控制,同时需要进行房颤评估卒中风险(Strokerisk)。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房颤卒中风险评分是CHA2DS2和CHA2DS2VASC积分。
CHA2DS2评分有助于评价房颤患者的危险分层。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连续的和不断变化的,对于房颤患者应定期评估其血栓栓塞风险。
CHADS2评分法是根据患者是否有近期心衰(1分)、高血压(1分)、年龄≥75岁(1分)、糖尿病(1分)和血栓栓塞病史(卒中、TIA或非中枢性血栓栓塞)(2分)确定房颤患者的危险分层。
CHA2DS2VASC积分是在CHADS2积分基础上将年龄≥75岁由1分改为了2分,增加了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和性别(女性)3个危险因素,最高积分为9分。CHA2DS2VASC评分可更准确地预测栓塞事件。CHA2DS2VASC积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血栓事件的年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带来的临床净获益明显。
HAS-BLED评分是最常用的房颤出血评分,有助于评价房颤患者抗凝出血风险评估。
在抗凝治疗开始前应对房颤患者抗凝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易引起出血的因素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卒中、出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易波动、老年(如年龄>65岁)、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嗜酒,HAS-BLED评分有助于评价房颤患者抗凝出血风险(表),评分≤2分为出血低风险者,评分≥3分时提示出血风险增高。
HAS-BLED评分能很好地预测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HAS-BLED≥3分较0分患者的出血风险比值比为8.56。
02
选择合理的抗凝药物
非瓣膜病房颤按照下面流程图进行房颤选择,瓣膜病房颤建议应用华法林,抗凝良好(例如TTR>65%,指抗凝时间达标率超过65%)。
抗凝药物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见下表
03
对于不能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如何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也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抗凝治疗,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是非常好的治疗手段。接受短期45天抗凝治疗或者选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3月就可以改用单联抗血小板药物长期应用了。
这里再提醒您一下,房颤是容易得脑卒中的,一旦出现下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