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可曾知道每天有近人被心脏猝死这一恶魔夺去生命,你或许还不知道,除了千百万医务工作者日夜护佑生命的同时,还有那些与心脏猝死这一恶魔进行殊死搏斗的“机器人”——胸外按压器、心脏起搏器、体外除颤器(AED)、体外膜肺氧合器(ECMO)......正是这些可谓有心的“人”,也可谓是我们这一同一战壕的“战友”,也就是被世人称作是救命神器家族的成员们,它们总是在人们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伸出援手进行起死回生之术,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律动的音符。
当遇见有人在院外出现心脏骤停时,现场除了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初级生命支持手段外,救助中常需通过相应的急救设备辅助循环呼吸,比如人们所熟知的AED,就是针对心脏不规律颤动(心室纤颤)这一类型的心脏骤停,采用体外电击除颤而恢复心脏正常跳动节律的。临床上应对不同类型的心脏骤停(心室纤颤、电-机械分离、无脉室速、心室静止)采用不同方式的技术设备,然而AED只适用于心脏骤停中的一种类型——心室纤颤。就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指南指出,约有50%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首发心律是心室颤动,而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首发心律表现为室颤者还不到3%,60%的患者表现为无脉电活动,并恶化为心电静止,对这类心脏骤停的患者不适用AED,且AED尚不具备人工呼吸功能,故开发实施扩展因人而异的心肺复苏技术器具尤为重要。
图示:急救平安站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王立祥教授团队研发了利用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的心肺复苏方法,由德美瑞李静团队转化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获得了“科创中国”榜单先导技术,平添了救命神器家族中的中国造。心脏骤停以往多采用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而实施时受到胸外按压禁忌证的限制,包括在按压过程中30%~80%的患者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至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心脏骤停患者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实施,影响了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此,通过对心脏骤停患者提拉与按压腹部改变腹内压力使膈肌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胸腔压力发挥“腹泵”和“胸泵”等多泵效应,达到既有人工循环又兼顾人工呼吸的目的。在救命神器家族中AED而言,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不但弥补了AED不能除颤的心脏骤停类型(电-机械分离、心室静止等),而且在准备实施AED体外电除颤前,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保证了不间断的人工循环与呼吸,AED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两器”共力,将大大提升不同心脏骤停类型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我国院外心肺复苏设备配备率低于1%,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尽管AED在发达国家的投放率很高,美国平均每10万人配备台左右,但在院前可除颤的心律却不高,在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高的城市西雅图,现场可除颤的心律也仅为25%;而心肺复苏普及率高达92%的日本,院前可除颤的心律只有7.5%。在我们呼吁进一步推动提高AED配置率的今天,还应充分认识到AED的局限性,并通过不断发掘包括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在内的新型技术与器具。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拥有国内外专利23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行*许可,颁布相关中国腹部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系列指南15部,发表于国内外期刊论文篇、学术专著10余部,获国家*队省部级奖9项,实施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培养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导师万余名,应用于千家三级医疗机构,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愿不断壮大救命神器家族中的“中国造”,随着急救平安站、健康平安站的建设不断推进,5G+智能远程指导目击者心肺复苏的普及应用,必将改善我国80%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且治愈率仅为1%的现状,践行好“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之要义,共铸平安中国心。
(刘澍宣整理)
●专家简介●
王立祥教授
向上滑动↑↑↑
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人民日报健康号入驻专家;全*医学科技十二五心肺复苏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中华健康文化研究院院长;腹部心肺复苏学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创建者;精准健康传播与自主生命健康理念提出者;《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系列指南领衔颁布者;《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系列指南领衔颁布者;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十届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学专刊》主编;《医学参考报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专刊》主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优秀人才一类岗位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编辑:韩静
排版:高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