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头号杀手-心肌梗死
01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顾名思义是因为心脏病引起的一种死亡。
常见的病因是心肌梗死,还有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一般是心脏血管我们叫做冠状血管堵塞导致相应的心肌供血阻断,心肌坏死造成心脏的损害,不能进行正常的心脏工作而造成的这种危害,导致患者的死亡就叫做心源性猝死,是心肌梗塞造成的。
另外,心脏恶性心律失常,比如房颤、室速、室扑、甚至室颤等恶性心率失常,导致心脏血液动力学出血严重障碍,不能满足全身的血液供应导致的死亡也是心源性猝死。
心电图不仅可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存在、而且可以对心肌损伤/坏死的具体部位作出定位诊断。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顾名思义是因为心脏病引起的一种死亡。这种心脏病引起死亡分为心肌梗死或者恶性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一般是心脏血管我们叫做冠状血管堵塞导致相应的心肌供血阻断,心肌坏死造成心脏的损害,不能进行正常的心脏工作而造成的这种危害,导致患者的死亡就叫做心源性猝死,是心肌梗塞造成的。另外,心脏恶性心率失常,比如房颤、室速、室扑、甚至室颤等恶性心率失常,导致心脏血液动力学出血严重障碍,不能满足全身的血液供应导致的死亡也是心源性猝死。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顾名思义是因为心脏病引起的一种死亡。这种心脏病引起死亡分为心肌梗死或者恶性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一般是心脏血管我们叫做冠状血管堵塞导致相应的心肌供血阻断,心肌坏死造成心脏的损害,不能进行正常的心脏工作而造成的这种危害,导致患者的死亡就叫做心源性猝死,是心肌梗塞造成的。另外,心脏恶性心率失常,比如房颤、室速、室扑、甚至室颤等恶性心率失常,导致心脏血液动力学出血严重障碍,不能满足全身的血液供应导致的死亡也是心源性猝死。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主要依据是:坏死图形(病理Q波)出现的导联
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导联
前壁心肌梗死:V3、V4、(V5)导联
广泛前壁:V1~V6导联
前侧壁:V5、V6、(I、aVL)导联
高侧壁:I、aVL、(V5、V6)导联
下壁:II、III、aVF导联
后壁:V7~V9导联
右室:V3R~V5R导联
坏死性Q波是心肌梗死定位诊断的可靠依据,但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应用,大量濒死心肌的挽救,梗死面积的缩小,使40%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出现坏死性Q波;同时再灌注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坏死性Q波平均要在9h才出现,不宜做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和定位的依据。
损伤性ST段抬高在早期再灌注治疗广泛应用后,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异常抬高不仅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分类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最佳定位诊断依据。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重要心电图表现,但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进行对比,再加上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发现传统的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有一些不足之处。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可能对梗死相关动脉(罪犯动脉)作出判断。
下面是心室和动脉血管的对应关系
左室的血液供应
前间壁、前壁—LAD
前侧壁—LAD(对角支)和LCX(钝缘支)
后侧壁—LCX或RCA
下壁—多为RCA(后降支),亦可为LCX,偶有部分来源LAD
后壁—RCA(左室后侧支)和/或LCX
室间隔:前上2/3和心尖部—LAD,后下1/3—RCA或LCX
右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RCA
右室前壁—右室支
右室侧壁—锐缘支
右室后、下壁—后降支
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圆锥部—圆锥支
窦房结—RCA(窦房结动脉)
房室结—RCA(房室结支)
房室束—RCA(房室结支)
和LAD(第1间隔支)双重供血
左束支主干—LAD、RCA等多源供血
右束支和左前分支—LAD(第1间隔支)
左后分支—LCX和RCA双重供血
冠状动脉闭塞部位与心肌梗死定位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心电图无创分析梗死相关动脉。
在梗死相关动脉心电图分析时要求:
①必须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冠脉解剖及供血有关知识
②在分析中应注意:梗死区内导联间的相互关系(如II与III,V1~V3,V1~V4R等ST段抬高)、对远离区的影响(如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I、aVL及V1~V3导联ST段)、各部位之间的连带关系和有特殊意义的心电图改变(过缓性心律失常)等均有助梗死相关动脉分析
③要客观对待分析结果:冠脉血管及其分支分布和相对优势个体差异较大,侧支循环和多支病变相互影响均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要客观地对待分析结果。
版指南速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