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病史:女性,35岁,小便频急刺痛时作2年,发作3天。
要求:围绕以上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
分值:10分
评分标准5月16日3号题
总分:10分
一:问诊内容(9分)
(一)现病史(7分)
1.根据主诉进行问诊
(1)询问病因和诱因,发病时间、起病缓急;
0.5分
(2)尿频、尿急、尿痛等主要症状的发生、发展情况及程度;
1分
(3)是否有恶寒、发热、头痛、腰痛、腹痛、全身疫痛、血尿及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1分
(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目前疾病的情况。
1.5分
2.诊疗经过(2分)
(1)医院诊治?是否作过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应检查?
1分
(2)用过何种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1分
3.一般情况(1分)
发病以来精神状况、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
1分
(二)其他相关病史(3分)
1、药物、食物等过敏史。
0.5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它病史∶既往类似病史,有无肾结核、肾结石等;
1.5分
二:问诊技巧(1分)
弘图教育安卓医考老师警示:禁止把问诊技巧回答,这是考官印象分!
(一)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
0.5分
(二)能够围绕免病情询问。
0.5分
中医病案摘要5:
王某,男,58岁,已婚,干部。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有哮喘病史20年,2天前因受寒发生痰鸣气喘。现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白腻,脉弦紧而数。
请与喘证相鉴别。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哮病
中医证候诊断
发作期-寒包热哮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发作性痰鸣气喘,喉中哮鸣有声"为主症,诊断为哮病。(1分)
2.素有哮喘,近期加重,属发作期。喉中哮鸣,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烦躁,口干欲饮,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白腻,脉弦紧,辨证为寒包热哮证。(1分)
3.痰热壅肺,外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哮病发作。(2分)
中医类证鉴别
(助理无需掌握)
1.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2.哮以声响言,为发作性喉中痰鸣气喘,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以气息言,指呼吸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3.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中医治法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剂名称
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炙麻*12g桂枝9g生石膏30g(先煎)白芍12g生甘草6g细辛3生姜12g半夏9g厚朴12g全瓜蒌18g杏仁12g五味子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医病案摘要6:
关某,女,31岁,已婚,教师,年6月17日初诊。
患者平素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半年前开始反复出现低热,未系统治疗。现症:低热不退,伴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请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内伤发热
中医证候诊断
血虚发热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主症∶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血虚失养,阴不配阳。
中医类证鉴别
(助理无需掌握)
内伤发热由内因引起,起病徐缓,一般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而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所致,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发热表现为低热者较多,或仅自觉发热。其热时作时止,或发无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大多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感怯冷,但得衣被则减,通常伴有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
而外感发热则多表现为高热,外邪不除则发热不退。发热初期常伴恶寒,其寒虽得衣被而不减,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
中医治法
益气养血
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白术9克、茯神10克、*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西医病案摘要5:(助理不要求)
魏某,男,67岁,退休工人。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5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和尿蛋白,近半个月加重。现症:恶心,呕吐,小便量少,下肢浮肿,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腰痛固定,双上肢麻木。
查体:T36.3℃,P84次/分,R20次/分,BP/95mmHg。神志清,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舌紫暗有瘀点,脉细涩。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25~30/HP,透明管型3~5/HP;血常规示红细胞3.5×l/L,血红蛋白92g/L;肾功能示血肌酐μmol/L,尿素氮20.9mmol/L。二氧化碳结合19mmol/L,钙1.62mmol/L,磷3.67mmol/L。双肾彩超示双肾萎缩,髓质界限不清,回声增强。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关格
中医证候诊断
血瘀证
西医诊断
慢性肾衰竭
西医诊断依据
①患者有浮肿病史。浮肿每遇劳累或外感后复现。
②高血压。双下肢水肿。
③尿常规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常规示贫血。肾功能示血肌酐、尿素氮上升。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高磷、低钙。双肾彩超示双肾萎缩,髓质界限不清,回声增强。
中医治法
活血化瘀
方剂名称
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桃仁9g,红花6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①营养治疗:限制蛋白、低磷、低盐饮食;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
②药物治疗:纠正酸中*(碳酸氢钠)和水、电解质紊乱(NaCl每天2-3g);高血压的治疗(ACEI、ARB等);贫血的治疗(补铁,必要时用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低钙血症(骨化三醇)、高磷血症(限磷,口服磷结合剂);防治感染(抗生素)。
中西医病案摘要6:
田某,男,55岁,已婚,工人。年11月21日初诊。
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一心悸,未就诊。今日活动后突然感到心悸,伴胸闷。出冷汗。现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胸中剧痛时作。
查体:T37.0℃,P98次/分,R20次/分,BP/86mmHg。心音低钝,闻及早搏4~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结代。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形。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
心脉瘀阻证
西医诊断
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
西医诊断依据
①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心悸。
②心悸,胸闷,出冷汗。听诊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③心电图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形。
中医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剂名称
桃仁红花煎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红花6g,当归6g,桃仁9g,香附6g,延胡索6g,赤芍6g,川芎6g,乳香3g,丹参12g,青皮6g,生地12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①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美西律、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②非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未完待续......
每日一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