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年6月14日晚8点,一名59岁的中国男子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一处商业中心购物时突然称胸口有压迫感,随后陷入昏迷。2名在冲绳旅游的韩国人曹某和崔某闻讯赶来,查看中国游客的情况后,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并向附近店铺员工寻找“AED”,对中国游客实施急救。随后,男子脉搏恢复跳动,救护车抵达后被迅速送医治疗,6月21日平安出院。2名韩国人在日本旅游时,救了1名中国人的命,其中AED的使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北京王府井金街北京市百货大楼年也部署安装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备,这也是落地北京市东城区的第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同时也是王府井金街首次安装AED。
神奇的AED,在心室颤动、生命面临威胁时,可以救命。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的是,AED不仅是一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有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只有设备和技能都具备,急救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应急救护知识必不可少。今天我就再跟大家伙普及一下AED常识。
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是可以自动分析心跳、呼吸骤停伤患的心电图,并在需要除颤(电击)时给予电击,是非专业医疗人员也可以利用其来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仪器。
AED的适应症是心室颤动,它并不会对无心率且心电图呈水平直线(即心脏已完全停跳)的伤者进行电击。AED有两根需要连接到身体外侧(裸露胸部)的电极垫,仪器能够基于电极测出的信号,自动判断心脏跳动的状态。如果心脏处于震颤的状态,AED就会在极短时间内施加强电流以电击刺激心脏,使其状态恢复为正常的跳动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除颤。
简单三步,是应用AED进行急救最普遍的做法。
猝死病人抢救的*金时间是病发的4-5分钟之内。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持续5分钟以上即可因缺氧而使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随即很快死亡。
据资料显示,一个猝死患者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但倘若能在1分钟内心肺复苏(CPR),3-5分钟内电击治疗,有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的患者都能转危为安。
日本总务省消防厅年统计数据,使用AED,患者的救命率能提升到53.5%,比仅仅呼叫急救车高出了6倍,也比只做心脏按压高出了3倍。因此,遇到有人心脏骤停,在找到AED之前,其他方法也不能少。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之前介绍的AED的使用方法。
开展公共场所AED救治,需要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但我们知道,遇到这种突发的急性心脏病人,很多人都不敢贸然出手,毕竟很多人还没用过甚至没有见过AED设备。AED设备使用起来很方便,只需简单五步:1、开启AED,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声音的提示操作(有些型号需要先按下电源)。2、给患者贴电极,在患者胸部适当的位置上,紧密地贴上电极。通常而言,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机壳上的图样和电极板上的图片说明。3、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4、开始分析心律,在必要时除颤,按下“分析”键(有些型号在插入电极板后会发出语音提示,并自动开始分析心率,在此过程中请不要接触患者,即使是轻微的触动都有可能影响AED的分析),AED将会开始分析心率。分析完毕后,AED将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当有除颤指征时,不要与患者接触,同时告诉附近的其他任何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电”键除颤。5、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进行5个周期CPR(心肺复苏术)。除颤结束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操作者应进行5个周期CPR,然后再次分析心律,除颤,CPR,反复至急救人员到来。基础生命支持简单操作规范在发病早期心脏出现室颤时,用AED最为有效。由于其便携且易于操作,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够快速上手,被称为“救命神器”也就当之无愧了。
然而,AED在中国还处于“没得用”“没人会用”“没人敢用”的“三无”状态。AED平均一台过万的价格,被认为是“没得用”、普及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是所有城市都像上海北京那样经济发达,能够负担维护多台AED的费用,并且重视在人口流动大的公共场所安装设置AED的必须性。同时,AED目前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根据我国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管理规定,使用者必须是专业的医疗人员。其实现在的AED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第一步开电源,第二听语音指令,指令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来贴电极贴,贴在什么位置,同时显示屏还会配合图示。之后,AED会自动分析倒地者的心电图,提示你是不是可以准备电击,电击准备完成后只要按下按钮放电即可,非常简单,操作便捷。所以,在市民中开展AED使用方法的相关教育十分有必要。即便有了AED,一般市民也存在使用了AED,如果出现问题会不会遭遇讹诈,会不会卷入民事纠纷等相关问题。实际上,年国家已经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条款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所以市民其实无需担心讹诈的问题。AED的普及和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避免很多本来不应发生的悲剧。生命的宝贵在于一旦失去便不能重来,学习类似于AED使用一类的急救常识,不光是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更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危难之时得到及时的援助。希望AED在中国的状态,能从“没得用”“不会用”“不敢用”到“随处可用”“人人会用”“人人敢用”。一点一滴的改变,从你我做起!本文部分内容摘编自日本一般财团法人AED基金会及网络报道
因链接而美好
无论艰难险阻,伴你一路同行
▼
大病求助-红十字人道救助热线
有些人原本活着,被你一按就死了
遭遇急性心梗,没医生怎么办
王毅在联合国讲述红十字中国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