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想哥带你设计电吹风》系列比较受欢迎。我问道,同学们看了都是怎么说的呀?
同学们说,哇,原来工业设计这个专业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
What!!!
有人嫌弃这个专业竟然是因为觉得它没有技术含量吗?
我还想着应该遮遮掩掩,不要说那些太难的。保护好学生们脆弱的小心心。没想到,没想到,我低估了某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那看来我今天得放个大招。
以上是玩笑话,不过今天就讲个难一点的试试。这个内容我在上海师范大学讲课的时候讲过,结果打击了一大片。所以没敢再拿出来。现在看来,可能还是会有少数人喜欢的。
所以这一次,我们聊一聊医疗产品工业设计的复杂程度。如果对你来说过于烧脑和枯燥了,可以自行跳过哈。
一切还要从我去年做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项目说起。
一个电话来了,有个AED的项目,想找你做,你接不接?
What???啥?AED是啥呀?
就是那个自动体外除颤仪。
体外?除颤?仪......?
也叫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
......
等等,不管那是个什么玩意,我只问你,有别人接吗?
没别人接。
那好,我就接,管它是什么,做不成也不怕被别人笑话。
那它到底是个啥?不知道,怎么可能做的了呢?
你一定看过电视电影里,为了抢救病人,对他实施电击的场面。就是手持两个电极片,放在病人胸口上,然后“嘣”的一声。病人在床上抖一下,以此恢复心跳。
就是类似这个产品了,它叫做体外除颤器。它是工业产品,也经过了工业设计,只不过是医疗领域的,平时很少看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地铁,机场,还有迪士尼的厕所。
它是干吗用的?我们一会再说。但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最早医疗产品的工业设计是谁在做的吗?
答案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是医生自己在设计制作的。
早期医生为了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探索。在外人看来他可能是心脏手术专家,同时又是结构工程师,还是设计师,材料专员等等多重角色。
来自于李清晨医生的书《心外传奇》,里面这样描述。
年年底,吉本医生,用橡胶、玻璃、非金属、自制瓣膜、橡皮手指套等零星实验杂物,制作成了一个台“人工心肺机”。——就这些材料来说,称其为简陋未免太过客气了。
他的初期“成果”受到不少同行的讽刺,一个大夫开始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简直就是走火入魔。
从早期人工心肺机的雏形,到现代先进技术的人工心肺机,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过程。
作为现在的工业设计师,想要介入这类复杂产品的设计研发,不了解它的相关发展历史和医学知识,恐怕是无从下手的。
而像体医院以外使用的产品,要比人工心肺机这种手术室仪器简单的多。但是,就“除颤”这两个字,就能直接把设计师打趴下。
它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名词解释。因为它的解释本身还需要再被解释。
什么是除颤?就是:停止心室颤动。
那什么是心室颤动?如何停止?
百度词条,你就一个接着一个的查吧,一个比一个的解释要复杂,一个比一个更加难懂。让人非常容易崩溃。
这种事,还得重头来。我想干脆买本医学书来学学。
是不是觉得我不知天高地厚吧?我也这么觉得,但试试总可以吧,没说一定能成功呀。
医学类专业书籍,我还是第一次查询。通过关键词查找并不难,但是价格昂贵,关键是买回来才发现有辣么厚一本。
你会说,怎么样?拿到书傻了吧你。
没事,敢买就敢看,这三百多块钱的书呢,不能白花。
但是一看到书的前言,就让我充满动力。
这里一段话,表述了医疗产品是由一个庞大的团体合作完成的。其中包括了工程师,这里的工程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工业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
而这一段话,又说明了,这书里有部分内容是专门写给我看的。我顿时斗志昂扬。同时又感到惊叹,什么样的作者能写出这样一本,可以给多个专业领域的人阅读的权威资料呢。买到这种书,对于我这种初次尝试这类项目的设计师来说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
翻到下一页,我看到了译者前言。
是不是越是牛人就越谦虚。翻译这种书的人,也不是一般人吧。
圆规正传,来看看,书里哪些内容是我们需要的知识。
这一章是基础内容,就是解释,为什么可以用电,让心脏再次跳动起来。但是没想到的是,作者是从初中物理知识开始讲的。
看了之后有一种复习准备中考的感觉。
接着它又介绍了电如何让肌肉细胞产生运动,这些分子生物学基础。
好了,接下去看看第二章。
这里,关键词出现了,“除颤”!!!
除颤就是人为停止颤动,颤动又是什么呢?书里马上做了详细解释。
这本书的主要介绍的是体内植入式起搏和除颤,所以书中主要展现的是这类产品的外观。
如果你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