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非暴力自然死亡,一般认为是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意外死亡。根据该定义,猝死的生还者很难界定,也很难与心源性晕厥相鉴别。
SCD以自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为特征。数据显示,心脏性猝死占总死亡的15%~20%。
了解猝死和SCD的流行病学
猝死的发生率看似不高,但若以总人口计算,实际上人数非常大。欧美>35岁人群中,猝死的年发生率为0.1%~0.2%。如果根据这一数据推算,我国每年发生猝死的人数在~万,每分钟有6人发生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人类猝死的主要原因。Framingham长达2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猝死中有75%为心脏性猝死。中国的心脏性猝死患者每年超过万。
心脏性猝死中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性猝死,大约占到88%,其余为其他心脏疾病所致。而心律失常性猝死中,83%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7%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中,室速/室颤占75%,心脏停搏占20%,无脉性电活动(PEA)占5%。
大多数猝死发生于院外,生还率很低,全球范围内低于1%,而欧美国家大约在5%,中国可能不超过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SCD中具有重要作用:(1)每天:6~12am,室颤导致的猝死发生率较高,晨起心室不应期缩短,室速高发,除颤不易成功;(2)每月:第一周的周六到周一猝死发生率高;(3)每年:冬季猝死发生率高,12月~2月的死亡率是预计的%,而其他月份为预计的96.5%;冬季室速发生率高,与日照缺乏有关。应用ICD后,这些差别消失。
猝死的发病年龄峰值为0~6个月和45~75岁。<30岁人群的猝死发病率为1/10万,而>30岁人群为1/0,相差倍。在年轻和中年人群中,男性猝死发生率是女性的4~7倍。
在生活方式方面,10年的吸烟史可使SCD风险增加2~3倍,体重增加也可增加SCD风险,剧烈活动与低水平或不活动相比风险增加17倍。
增强全民SCD急救意识
心源性猝死的现场救治主要包括心肺复苏(CPR)和除颤,后者包括自动体外除颤(AED)。对SCD的抢救是争分夺秒的,一旦发生SCD,应立即进行CPR和除颤。
步骤:
(1)识别判断:确保安全,快速识别心脏骤停
(2)呼叫、求救:表明身份,寻求现场人员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3)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反复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
5组30:2后检查呼吸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若未恢复,继续重复心肺复苏(CPR),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4)快速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一旦到达,立即除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