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nbaum室性早搏
年,美国心脏病学家Rosenbaum总结了一组健康人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并分析了这种室性早搏的产生机制,认为这种早搏与器质性心脏病无关,主要见于健康人,起源于右室心肌,这种室性早搏被称为“Rosenbaum室性早搏”(Rosenbaumventricularextrasystole)。
①额面向量环向下,电轴轻度右偏,多在+60°~+°之间,类似左后分支阻滞;
②II、III、aVF导联常为直立高大的QRS波,I导联为小R或rS型;
③胸导联为左束支阻滞型,但不同于典型的左束支阻滞之处为:QRS波的初始向量向前,而且运行缓慢;与典型的左束支阻滞不同,横面向量环逆钟向运转。
从这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图形可以推断其起源于右室前壁,靠近室间隔,室早发生时室间隔除极顺序从右向左,左心室除极顺序是从左前分支分布的心肌开始的,故其心电图类似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因为心电向量环的起始部分运行非常缓慢,据此推测这种室早并非起源于浦肯野纤维网,而是起源于右室心肌,正常心脏的右心室前乳头肌受机械活动牵拉可能引发这种类型的室性早搏。
这种室性早搏是健康人特有的,根据心电图特点可以诊断,预后好,一般不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临床一般无需治疗。
图1Rosenbaum室性早搏
患者男、30岁,健康查体心电图,可见室性早搏,QRS电轴+85°,胸导联呈左束支阻滞形,II、III、avF导联QRS波直立高大,提示该室早起源于右室近心底部。
请大家在留言区给出建议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平台所有,本平台发表的文章将不再一一备注,本声明将适用本平台所有时间分享与转载文章,谢谢您的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