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间:年4月。
主诉:因“胸痛3天,加重半小时”入院。
现病史:3天前开始出现活动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1小时前再次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大汗。在急诊科就诊,突然出现心室颤动,经电复律后好转,收入CCU。
危险因素:高血压10年。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5年余,长期服用“羟基脲”治疗。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72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急性病容。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7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实验室检查:0.01ng/ml(入院时),1.25ng/ml(12h后);14U/L(入院时),58.1U/L(12h后);Scrμmol/L,K+5.04mmol/L;WBC5.32×/L,N76.5%,PLT×/L,HGB.0g/L。
入院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LA39mm,LV53mm,RA46mm,EF57%,LVD58mm,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初步诊断病症:1、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室颤动,KillipⅠ级;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慢性肾功能不全。
危险评估:GRACE评分分,高危。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mgpost;2)替格瑞洛mgpost;3)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post。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入院当天。
造影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0单位,造影中追加肝素0单位。
左冠造影:左主干及回旋支无异常;前降支近段狭窄99%,长约18mm。
右冠造影:右冠脉无异常。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本病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造影发现前降支近段狭窄99%,考虑前降支为犯罪血管,拟行前降支介入治疗术。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当天。
手术过程(一):入Fielder导丝通过狭窄段达前降支远端。
手术过程(二):Maverick2.5×15mm球囊10Atm预扩张。
手术过程(三):于前降支近段12Atm置入Xience3.0×23mm支架一枚,16atm释放。复查造影,支架扩张充分,无残余狭窄,血流正常。
手术总结术前病变部位造影图:
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
PCI术后及随访PCI术后:
术后用药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qd;培垛普利4mgqd;比索洛尔2.5mgqd。
术后心电图
术后随访:出院1月后复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出血倾向。
病例总结个例分析:该患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曾发生心室颤动,Grace评分高危。该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比例高,血栓风险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动脉栓塞若发生于脑、肾、肺重要脏器可导致病情显著加重。该患者心血管事件及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较高。肌钙蛋白阳性、Grace评分高危,死亡风险高。综合分析,优选替格瑞洛积极抗血小板治疗。根据PLATO研究,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治疗1年显著降低ACS患者心血管死亡,心梗和卒中复合终点16%。获得ESC指南优选推荐。
用药经验:目前已常规开展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氯吡格雷慢代谢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本病区经验,氯吡格雷慢代谢患者大约占人群10%左右比例。另外,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多支架以及长支架患者一般都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
医师介绍陈晞明,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广州医院心血管内科科主任,广州市心血管学会常委,广州市介入学会理事,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俄勒冈州(Oregen)波特兰(Portland)介入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心血管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临床经历丰富,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方面有较高造诣。曾主持省部级科研立项2项,在国外、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其中SCI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