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案例分享长QT综合征
TUhjnbcbe - 2021/4/15 16:59:00
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m.39.net/pf/a_4302804.html

疾病概述

长QT综合征(longQTsyndrome,LQTS)是心肌复极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常为可导致猝死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美国LQTS的发病率约在0.01%,意大利一项囊括44,例婴儿的调查显示LQTS的发病率约为1/,其中,1.4%的患儿QTc介于~ms,0.07%的患儿QTc大于等于ms。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例猝死儿童由LQTS引起,大部分为儿童和青少年。

发病机制

LQTS的表型和基因型多样,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多形性室速[典型表型为尖端转型室速]以及心脏性猝死。目前已知的长QT综合征基因分别定位于3、4、6、7、11、17、21号染色体上编码某些离子通道的基因以及编码某种锚定蛋白和某种小凹蛋白的基因突变。LQT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又称为JervelandLange-Niesen综合征,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者又称为Romano-Ward综合征。JervelandLange-Niesen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由于编码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两种基因(KCNQ1和KCNE1)发生纯合子突变或者复合型杂合子突变引起,该病患者伴有的耳聋是其显著特征。较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LQTS即Romano-Ward综合征更为常见。Romano-Ward综合征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其中至少有6种基因与编码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相关。LQT1、LQT2、LQT3是先天性LQTS最主要的类型,其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KCNQ1、KCNH2、SCN5A,这3种类型在临床确诊的LQTS患者中约占75%。KCNQ1编码钾离子通道Kv7.1(介导IKs电流)的α亚基,它与生理情况下交感神经刺激影响钾离子外流增加有关,也与心动过速时QT问期的适应性改变相关。LQT1中的KCNQ1杂合子30%~35%。LQT2是由于编码HERG通道(介导IKr电流)α亚基的KCNH2基因突变所致。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和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是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两个主要成分,是决定心室肌非自律性细胞3期复极的主要电流。LQT2中,IKr减弱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并且主要与钾通道的结构蛋白在由胞内合成到转运至细胞膜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有关。LQT3中编码钠通道NaV1.5E介导晚钠电流(1ateINa)]a亚基的基因SCNSA发生突变,使得复极时的内向钠电流增加,延长了心室肌细胞的复极时间,从而导致QT间期延长。

临床表现

LQTS的症状可有:晕厥(26%)、惊厥发作(10%)、心搏骤停(9%)、晕厥前兆或心悸(6%)。晕厥一般发生在剧烈的肾上腺能刺激时,情绪过渡激动、激烈运动中或运动后。游泳是一项易触发晕厥的运动。突然听到大声的门铃声、闹铃声、电话或警报声都可以诱发晕厥。心律失常发作时多呈典型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和心源性猝死。LQTS儿童心脏结构正常,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其中,LQT1的T波宽大或T波形态正常但出现较晚;LQT2的T波低平或呈双峰;而LQT3的T波出现最为延迟,呈高尖和双峰或T波下降陡峭;较为罕见的LQT7则呈现特征性T-U波形态。部分儿童合并心动过缓(20%)、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形性室性早搏、单一或多形的室性心动过速(10%~20%)。

诊断与诊断鉴别

诊断年5月由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等联合出台了遗传性心律失常诊治专家共识,依据心电图发现、临床病史和家族史等综合标准进行评分(见下表),小于等于1分为低概率LQTS,1.5~3分提示中等概率LQTS,大于等于3.5分则为高概率LQTS。以下情况诊断为LQTS:LQTS危险评分≥3.5、无引起QT延长的继发因素,和(或)1个LQTS基因上明确的致病突变,或多次12导联心电图QTc≥ms、无引起QT延长的继发因素。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如果心电图QTc反复在~ms,无LQTS护套致病突变亦可诊断为LQTS。激发试验、运动试验恢复期或肾上腺素输液期间测定QTc,对静息状态QTc正常儿童的诊断或有帮助。诊断鉴别需与服用药物及电解质异常等影像心电图的继发因素相鉴别。还需与引起癫痫的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案例分享

患儿女,血液送至北京康旭医学检验所,检测项目:全外显子Slim版临床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分享长QT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