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触电是电击伤的俗称,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超过V(伏)的高压电还可引起灼伤。闪电损伤(雷击)属于高压电损伤范畴。
触电原因
触电事故是电工作业中威胁人身安全的严重事故。触电事故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多是因作业疏忽或违规操作,使身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部位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作业疏忽或违规操作易引发单相触电事故;
设备安全措施不完善易引发单相触电事故;
安全防护不到位易引发触电事故;
安全意识薄弱易引发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分类
触电事故分为两类:一类叫“电击”;另一类叫“电伤”。所谓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组织时所造成的伤害,它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雷击或电容器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电击是最危险的伤害。所谓电伤是指触电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一般会在人体外部形成伤痕。电击及其类型
在低压系统通电电流不大且时间不长的情况下,电流引导起人的心室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通过电流虽较小,但时间较长情况下,电流会造成人体窒息而导致死亡。在触电引起的伤亡事故中,85%以上的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日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多指电击而言。电击按接触方式和通过人体的途径主要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图电击形式分类
单相电击
单相电击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某相带电体时,一相电流通过人体经大地回到中性点引起的触电。常见的单相电击多为电工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因操作失误、工作不规范、安全防护不到位或非电工专业人员用电安全意识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大部分电击事故都是单相电击。▲图电相电击单相电击的危险程度除与带电体电压高低、人体电阻、鞋和地面状态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以及配电网对地运行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中发生的单相电击比不接地电网中的危险性大。有导电性地面的环境较易发生单相电击。两相电击
▲图两相电击两相电击是不接地状态的人体某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两个导体时由于接触电压造成的电击。其危险程度主要决定于接触电压和人体电阻。两线电击主要决定于带电体之间的电压和人体电阻,危险性较大。检修工作中比较容易发生两线电击。漏电保护装置对两线电击不起作用。跨步电压电击
跨步电压触电是人或牲畜站在距离高压电线落地点8~10米以内,发生的触电事故,人受到跨步电压时,电流沿着人的下身,从脚经腿、胯部又到脚与大地形成通路。
▲图跨步电压电击
当架空线路的一根带电导线断落在地上时,落地点与带电导线的电势相同,电流就会从导线的落地点向大地流散,于是地面上以导线落地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电势分布区域,离落地点越远,电流越分散,地面电势也越低。如果人或牲畜站在距离电线落地点8~10米以内。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种触电叫做跨步电压触电。人受到跨步电压时,电流虽然是沿着人的下身,从脚经腿、胯部又到脚与大地形成通路,没有经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好像比较安全。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因为人受到较高的跨步电压作用时,双脚会抽筋,使身体倒在地上。这不仅使作用于身体上的电流增加,而且使电流经过人体的路径改变,完全可能流经人体重要器官,如从头到手或脚。经验证明,人倒地后电流在体内持续作用2秒钟,这种触电就会致命。电伤及其类型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弧烧伤,也叫电灼伤,它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电伤,多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具体症状是皮肤发红、起泡、甚至皮肉组织被破坏或烧焦。
电烙印,当载流导体较长时间接触人体时,因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接触部分的皮肤会变硬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如同烙印一般。
皮肤金属化,由于电流或电弧作用(熔化或蒸发)产生的金属微粒渗入了人体皮肤表层而引起,使皮肤变得粗糙坚硬并呈青黑色或褐色。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的制约因素
电流
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明显,伤害愈严重。
平均感知电流成年男性为1.1mA,女性为0.7mA。
平均摆脱电流成年男性为16mA,女性为10.5mA,儿童更小。
致命电流(室颤电流)50mA。
时间
通电时间越长,越易引起心室颤动对人体危害愈大。另外,由于人体出汗导致自身电阻降低,通过人体电流增加,电击伤害程度越严重。
通电途径
从左手到胸部最危险电流途径心脏,途径最短;从脚到脚,危险性小但容易摔倒。
电流种类
频率越大,危害愈重,直流电易摆脱(平均摆脱电流为mA)。
人体体质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比男性更容易受伤,儿童比成年伤害更严重。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分享—我已酷酷结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