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电图锦集
TUhjnbcbe - 2021/3/13 9:34:00

心电图职称考试试题练习,欢迎您的参与,职称考试分为四科,分别是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我们每篇复习4-8题,每科1-2题,朋友们可以把答案写在下面的写留言区,这对需要考试和不需要考试的老师应该都很有益处,所谓积水成渊,聚沙成塔,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知识越来越丰富,到时我们就不惧任何心电考试了!加油!!!

基础知识

1.关于正常人T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VR导联T波倒置B.V4~V6导联T波直立C.约50%的正常女性V1导联T波可倒置D.正常T波上行支与下行支不对称E.V3导联T波倒置常见2.T波低平的定义为A.肢体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B.胸前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C.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D.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E.胸前导联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

相关专业知识

3.关于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中各测量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P-Q(P-R)段的中位点定义为E点B.S波的终点定义为J点C.J点后的60~80ms定义为ST段的终点D.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不能被操作人员修正E.当心率变得很快时,ST段终点的位置可被分析软件自动修正

4.关于改良的Wilson导联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仅用于3通道记录器B.是根据EASI正交导联推导得出的心电图C.获得的心电图波形与常规心电图差异很大D.导联数目较少,对心肌缺血的定位无帮助E.以上都不对

专业知识

5.窦性心动过速与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要点是A.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相对较快且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较好B.不适宜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相对较快且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好C.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相对较慢且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较差D.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相对较慢且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良好E.不适宜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较慢且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较好

6.以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多为~次/分,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一般次/分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大多为突发突止,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为逐渐加快和逐渐减慢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匀齐,窦性心动过速可伴窦性心律不齐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不同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P波总是倒置,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正常

专业实践能力

7.梯形图如图4-5-3所示,该梯形图显示心律失常为()。

A.房性期前收缩B.二度Ⅰ型窦房阻滞C.二度Ⅱ型窦房阻滞D.窦性心律显著不齐E.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8.梯形图如下图4-5-4所示,该梯形图显示心律失常为()。

A.窦性心律不齐B.窦性期前收缩C.房性期前收缩D.交界性期前收缩E.室性期前收缩

朋友们可以把答案写在下面的写留言区,如:1A2B3D4E5A6B7C8D

因留言区有字数限制,解析不好发布,所以答案与解析公布于下期试题下方!

心电图试题练习82答案及解析:

1E2D3E4A5A6E7A8D1.[解析]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出现QS波。2.[解析]正常人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4.[解析]ST段的斜率是指ST段终点的高度减去J点的高度。5.[解析]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窦房结不匀齐地发出激动所致,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前者是由于呼吸运动导致自主神经张力强弱改变引起心率变化;后者是由于窦房结内节律点游走不定引起起搏频率发生变化。6.[解析]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亦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表现为静息状态时心率异常增快,应激时更快。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静息状态或轻微活动时心率即可超过次/分,平均心率可达次/分。7.[解析]梯形图显示各间距整齐,PR间期固定,未绘制激动起源和传导异常,表明为正常心电图。8.[解析]梯形图显示,前3个心搏的PP间距规则,突然出现P波消失,长间距后出现连续2次激动起源于交界区(AV区),且RR间距长于PP间距,为交界性逸搏。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成功是由不断的失败所换取的代价。加油!

往期回顾:

心电学技术试题总汇(1-80)

心电图试题练习81心电图试题练习82

~~~~~~~~~~~~~~~~~~~~~~~~~~~~~~~~~~~~~~~~~~~~~~~~~~~~~~~~~~~~~~~~~~~~~~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您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免责申明

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自网友及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如有任何建议请加小编dian)

觉得好看点个再走吧

心电网络之家

TUhjnbcbe - 2021/3/13 9:34:00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药物引起的咳嗽,对于药物引起的咳嗽在药学中统一称为药源性咳嗽,有这样10种药物最易引起咳嗽症状。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导致前列腺素增加,前列腺素的吸入易导致咳嗽产生,另外缓解肽或特殊的细胞纤维刺激剂可以诱导支气管收缩,引起剧烈干咳,此类干咳多具有持续性和刺激性的特点,咳嗽时无分泌物排出,有时呈阵发性,卧位以及夜间加重,常影响睡眠。

这类药物一般在服药后3-7天内出现干咳症状,并随持续时间延长而加重,止咳药或者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无效,通常停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2、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最易引起干咳的药物,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预防治疗,副作用以肺*性最为常见,发生率为1%-17%,多在连续用药3-12月后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剂量过大或者使用疗程过长时最易出现肺*性,临床表现以干咳最为常见。因此建议服用胺碘酮3-6个月内进行肺功能监测,在使用时应格外注意剂量上的调整。

3、利尿药物

氢氯噻嗪不仅具有利尿作用,还具有降压作用,多在服药数小时内诱发咳嗽,以干咳最为常见,严重时会导致哮喘,通常停药后症状逐渐好转。

4、呋喃类抗菌药物

呋喃妥因是呋喃类抗菌药物中最易引起咳嗽的药物,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急性肺炎损伤,本身具有肺炎的患者以及过敏体质的患者最易引起,主要以干咳为主。呋喃妥因引起的急性肺炎损伤多在服药1个月内出现,而慢性发作多在用药6个月以上出现,使用6个月之后倘若出现干咳症状应该考虑肺*性的可能。

通常停药后症状会有所好转,如果停药后症状未见好转时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类药物进行缓解。

5、抗结核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是最宜引起干咳的抗结核药物,多在用药后3周出现刺激性咳嗽的症状,通常停药后症状逐渐好转。

6、抗肿瘤药物

博来霉素是化疗药物中较易引发肺损伤的药物之一,由于产生活性氧化产物,可以直接损伤肺组织,从而使白细胞大量浸润、蛋白酶释放增多、纤维母细胞增生,促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肺纤维化,以干咳症状最为常见。

博来霉素引起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4%左右,常在停药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肺损害后应立即停药,停药后症状未见好转时可以给予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纤维母细胞的活性、减少渗出,同时可以给予辅助吸氧以此来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7、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常诱发咳嗽,主要与患者过敏体质有关,停药数分钟后症状会慢慢好转。

8、抗凝药物

像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倘若引起胸腔或者肺实质出血则会对肺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引发咳嗽。因此建议在服用此类药物期间,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并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对于抗凝药物高敏体质的患者建议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实施个体化用药。

9、色甘酸钠

色甘酸钠在使用后容易对气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诱发咳嗽,一般在服药后数分钟内出现,停药或减量后症状会有所好转,因此在用药时应格外注意剂量上的调整。

10、阿司匹林

由于阿司匹林不阻断5-脂氧合酶,大量未能破坏的氧化酶利用花生四烯酸底物通过脂氧化酶生产大量的白三烯物质,对气道粘膜产生刺激从而诱发咳嗽,通常在服药后30分钟内出现,停药后症状会逐渐好转。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对于药物引起的咳嗽应多加留意,这类咳嗽一般在停药或者减量后症状有所好转,对于停药后咳嗽症状仍未消失的,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抗组胺类药物以此缓解症状,或者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其他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第4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7

2、陈新谦等.《新编药物学(第1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02

作者:樱儿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电图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