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肝肾双补汤,治阴阳两虚之高血压:桑寄生、玉米须、磁石(先煎)、生龙骨(先煎)各30g,首乌24g,川芎、淫羊藿、杜仲各9g。若兼气虚(舌胖嫩有齿印或脉虚大)加*芪30g。
(4)附桂十味汤,治肾阴阳俱虚而阳虚偏甚者:肉桂3g,*精20g,熟附子、桑椹子各10g,丹皮、云茯苓、泽泻、牛膝各9g,莲须12g,玉米须30g。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宜真武汤加*芪30g,杜仲12g。
(5)赭决九味汤,治气虚痰浊之高血压:*芪、代赭石(先煎)各30g,*参、云茯苓各15g,陈皮6g,法半夏12g,草决明24g,白术9g,甘草2g。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子、女贞子之属,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淫羊藿之属,若兼血瘀者,选加川芎、红花、桃仁、丹参之属。
年我患高血压,辨证为肝肾虚兼气虚,方用*芪30g,桑椹子、杜仲12g,首乌20g。除服上药外,每日早、午、晚坚持散步40分钟,月余而愈。年底高血压又复发,由于年事已高又工作过忙,血压高达/mmHg,用中药效果不明显,用西药降压素,血压可降但不持久。有人劝我长期服此药以维持血压之稳定。我想西药长服总不相宜,查《实用内科学》不少降压药之后都注明长期服用有不良反应。分析自己此次发病与工作过劳有关,每一工作用脑,血压便上升可以为证。中药调理跟不上消耗故无效。于是决定不服药,但每天测血压1~2次,监测血压之波动,只于过高时服一片降压素,主要用休息加气功(站功,全身放松)治疗。如是坚持数月,从全休到半休的情况下,血压逐步下降,最近血压维持在(~)/(70~80)mmHg水平。血压之所以升高,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个信息,是内脏阴阳失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当然由于高血压久不愈,进一步可引起心脑肾之病变。西医正因为注意高血压对心脑肾病变的影响,故以动脉血压指标作为辨病诊断的根据,作为治疗的对象,而千方百计找降低血压之药物。近年有些学者,从辨证论治的角度,重新评价这个观点。认为血压升高的原始动因是血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心脑肾为重要。这三个器官血流需求量很大,当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发生血压升高,升高血压对维持上述器官的血液供求量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血压长期升高的严重后果,也主要表现在这三个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既然血压升高的深一层本质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而血压升高本身又是体内为着克服此种不平衡的代偿反应的努力还不尽善和不成功,于是才有引致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持续存在。血压升高并不纯粹是消极的病因病理破坏,不应当是治疗压制的对象,它应当看成是治疗的服务对象和依靠对象。治疗若从帮助改善血流供求关系,帮助血压升高所要去实现的调节反应,因势利导,促其成功,则不需要再有高血压反应的持续激起(见上海科技出版社《实用中医内科学》第页)。这一论点正道出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其着眼点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治其根本,故中药降压比较缓慢而症状改善则较快,机制就在于此。有人见中药降压不如西药之速度,而认为中药降压无用,是片面之谈。对于血压危象,我常用针刺太冲(双)重用泻法,留针三四十分钟,根据情况一天1~3次治疗,并加服中药,多数取得较满意之疗效。中医治疗中风之针刺穴位,往往就因能调整血压而收到迅速治疗效果,值得参考。对于降压千万不能孟浪,宜合理的逐步下降为宜。否则容易引起心脑病变,其道理正如上述。急则治其标,治标用西药确有优点,可以按西医之辨病选用适当之药物。我不赞成长期服药维持血压,理由已见前述,而高血压之患者,应天天测量血压,特别是过劳或感情激动、精神兴奋等等之后应即量血压以便采取及时之措施。此外,必须坚持每天体育锻炼。锻炼之方法,宜柔不宜刚,所谓柔者,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其中尤以气功加太极拳、气功加八段锦为好。动静相结合,有利于血流供求关系之协调与平衡。凡老年人不宜跑步,以其刚也。(按:八段锦,可爱熊熊版视频)近年来,西医比较重视利尿以降压,不少复方降压药多加有利尿剂。我一向反对利尿降压,若一时采用尚可,天天利尿则不宜。从中医理论来看,利尿多则伤肾,高血压患者肝肾多有失调,若以伤肾以换取血压之下降,是伐其根本,其后果易生他变。国外文献早已有高血压接受利尿剂病例会继发低镁血症之论。当我前些时正苦于高血压时,有友人说他有进口强力降压药甚效,问我需用否?我婉谢了。不久,他便因较重之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治疗,估计该强力降压药必是强力利尿之品也。高血压患者注意精神卫生与饮食调养也是极为重要的。所谓“恬淡虚无”“积精存神”“节戒色欲”“饮食有节”等都是至理名言,不仅对高血压病有效,实养生长寿之道也。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邓铁涛医学文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