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述评进一步深化对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
TUhjnbcbe - 2021/1/14 11:39:00

引用本文:*鹤,唐艳红,*从新.进一步深化对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认识[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4(03):-.DOI:10./cma.j.cn.-0307-

心房颤动(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系血栓栓塞事件,一旦发生,轻者直接影响栓塞部位组织及脏器的生理功能,重则致残、致死。因此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其治疗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策略为规范抗凝和左心耳干预。前者已为众多研究证实,如能对有适应证的患者行规范抗凝治疗,其预防栓塞事件的效果是肯定的[1-2]。后者则包括经皮左心耳封堵(leftatrialappendageclosure,LAAC)和外科干预,亦有多项研究证实如能对有适应证患者实施该策略,其预防栓塞事件的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但出血风险降低[3-4]。

LAAC这一策略的提出,系基于Al-Saady等[5]研究结果:非瓣膜性房颤,90%的血栓源于左心耳;瓣膜性房颤,60%的血栓源于左心耳。晚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经影像学证实心腔内有栓子的87例房颤患者中,其栓子存在于左心耳87例(%)、左心房腔1例(1.15%)、右心房腔3例(3.44%),再次证实了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部位[6]。显然,成功地封堵左心耳,阻止栓子进入血液循环进而预防栓塞事件,不失为一种符合逻辑推理的设计思路,关键的问题是能否被循证医学所证实。

Tzikas等[7]报道,在22个中心,对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AMPLATZER装置封堵左心耳,平均随访13个月,降低脑卒中风险59%,降低出血风险61%。Boersma等[8]采用Watchman装置在47个中心,对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封堵左心耳,随访2年的研究结果提示,缺血性脑卒中和非手术相关性大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预期降低了83%和46%;Reddy等[9]对ProtectAF和Prevail研究5年随访结果荟萃分析,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不劣于华法林,还可减少大出血事件(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和病死率。*鹤等报道,应用LAmbre装置封堵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提示,较之于预测脑卒中率可降低80%[10]。上述不同研究者利用不同装置封堵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的研究结果均提示,LAAC是一种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安全、有效的方法。Verma等[11]在对房颤患者电隔离的述评中提及,鉴于临床上行左心耳电隔离后可增加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且即使药物抗凝,血栓栓塞风险仍很高,而LAAC则可显著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因此,他强调如不行LAAC,应当避免行左心耳电隔离,再一次说明了LAAC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重要性。显然,上述临床研究业已证实,LAAC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

自年*从新教授在珠海房颤高论坛上作了关于"左心耳处理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作用"的报告后,引发了国内同仁对这一亚领域的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述评进一步深化对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