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尼非卡兰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
TUhjnbcbe - 2020/12/23 17:31:00

近日,《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杂志发表的一篇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术中转复房颤的随机对照回顾性比较研究显示,相比于胺碘酮,尼非卡兰治疗房颤更高效,更快速,且安全性高,更适用于消融术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

文献来源:陈珊珊,陶四明,杨志刚,魏巍,韩明华.尼非卡兰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34(04):-.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针对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射频或冷冻消融是目前重要根治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围术期需要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来转复窦性心律。

近期,来自昆明医院心内科的专家团队比较了房颤射频消融术环肺静脉隔离后未能转复的房颤患者使用尼非卡兰与胺碘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胺碘酮,尼非卡兰转复迅速(13.2±6.1vs19.5±2.5min),转复效率更高(55.6%vs32.4%),且安全性更好。

研究方案

研究方法:因持续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房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尼非卡兰组(n=45)和胺碘酮组(n=37),分别给予尼非卡兰(0.3mg/kg负荷量静脉推注,0.4mg/kg/h维持)及胺碘酮(首剂mg静脉推注,3mg/kg/h维持),观察30min后患者的窦性心律或规律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转复率,转复时间,QT间期及并发心律失常等相关资料。首剂负荷用药后30min内转复窦律者终止手术;若转为房扑者,依激动顺序标测结果继续消融终止房扑;若仍为房颤者行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及左房顶线性消融;仍不能转复窦律则采用电复律转复。

研究结果

1.尼非卡兰转复房颤更有效,且转复更快!

应用尼非卡兰后,30min内成功转复为窦律的患者比率为55.6%(25/45),转复时间仅需13.2±6.1min;转复为规律性房扑患者比率为22.2%(10/45),平均转复时间5.8±1.2min,后附加线性消融后转复6例;胺碘酮组30min转复窦律仅32.4%(8/37),转复时间为19.5±2.5min;转复为规律性房扑患者16.2(6/37),平均转复时间9.5±2.1min。两组间转复率、转复时间、转复规律性房扑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2.使用尼非卡兰,更安全!

尼非卡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6.7%vs10.8%),其中1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停药后即自动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

结论

尼非卡兰是一种单纯的钾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对各种折返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一般不造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功能变化。

维持房颤的重要基质是前庭基质,CPVA对前庭机制的改良可显著提高尼非卡兰的转复成功率。此外,尼非卡兰还可以有效降低房颤的除颤阈值,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并减少复发,且不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为其在房颤期间对心房周期的延长作用。

本研究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应用尼非卡兰或胺碘酮转复,患者心律变化均呈现房颤、房扑、间期逐渐延长、窦律的过程,符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改善心房电生理特性的起效过程。部分患者应用尼非卡兰转为规律性房扑,虽不能直接转复窦律,但使此类心律失常的特征及机制更易识别,利于对其折返环路标测及关键峡部进行干预。对比早期房颤复发,尼非卡兰组更能于早期维持窦律,有助于心房电解剖重构的逆转,利于提高中远期疗效。

尼非卡兰总体转复有效率(直接转复窦律或规律性房扑的效率及时间)均较常规胺碘酮具有起效迅速、转复率高等特点,药物不良反应显示尼非卡兰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更适用于消融术围术期应用。应用药期间应严密心电监护,纠正低钾血症,及时处治用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推荐阅读

尼非卡兰快速转复病窦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发作1例

急危重症患者发作快速房颤,尼非卡兰持续应用48h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再发尼非卡兰转复二例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尼非卡兰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