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医院急诊内科诊室里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名56岁的男性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突然倒地抽搐,意识丧失、牙关紧闭、脸色苍白,接诊医生快速反应,马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在紧急赶来的科室医护人员的合力抢救下,终于将男子从“*门关”拉了回来。这紧张而又惊险的抢救画面被监控视频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事件回顾原来,3月12日早上,家住人和镇的潘某突然出现胸部隐痛,持续一小时左右都没能缓解,到医院就诊,导诊前台的护士了解其不适后,医院胸痛中心胸痛患者优先的流程,引导患者绕行门诊挂号,直接到胸痛中心接诊台,接诊护士快速为其做完床边心电图,记录时间节点表并即刻带给医生接诊。
▲突发状况,应立刻拨打
但就在医生询问病史时,潘某突然倒地抽搐,意识丧失。接诊医生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并大声呼叫支援。科室伍主任和护士长等5名急诊科医护人员闻讯马上到位参加抢救。除颤仪、面罩、氧气瓶、气管插管箱等抢救仪器亦全部到位。监护仪屏幕显示,患者室颤,伍主任马上下达指令
“双向波J立刻电除颤!”
“继续胸外按压!”
“NSml补液!”
随着一声声抢救口令的下达和紧张而有序的操作进行,在除颤后1分钟左右,患者终于渐渐恢复了自主心律和神志,站在一旁的患者家属松了一口气,但医护人员丝毫没有松懈,“快!快!转运到抢救室继续抢救!”
进入抢救室时,刚刚清醒过来的患者还疑惑地问:“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刚刚你已经在*门关走了一圈回来了,现在我们继续为您监护治疗”,护士长亲切地回答。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就是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导致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很有可能猝死。
经复查心电图显示,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塞,由于其有溶栓禁忌症,不适合就地溶栓治疗,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并与上级PCI医院联系,立即安排患者从我医院行PCI手术。在追踪随访中了解到,患者转出后1小时内即完成了心脏冠脉介入(PCI)手术。
医院急诊科伍主任介绍“从患者来院就诊到抢救,医院完成心脏冠脉介入手术,仅花了短短两个小时时间,这其中少不了医护人员日常的胸痛救治训练,凸显了急诊科团队应急救治的能力,同时也恰恰是胸痛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诊疗思维和模式的最好体现。胸痛中心的建设,较好地将社会资源、医院资源和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优化的诊治流程、规范的诊疗技术、缩短救治时间,从而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的成功率。正是因为胸痛中心的建立和普及,为越来越多的心梗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
医生有话说急诊科伍主任还提醒,一旦发生胸痛,要立刻拨打“”,因为急性心梗抢救*金时间为分钟,即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在分钟内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肌梗死,但仅有3.5万例患者得到了及时规范的救治。
▲
长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