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脏科刘彤王鑫
研究表明恶性二尖瓣脱垂可增加心脏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VT)的风险。小样本病例系列研究评价了这类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特点与心电图特征,形态交替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PVC)以及Pickelhaube征(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外侧环脉冲多普勒收缩期尖峰高速信号)(图1)。年ACC年会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MargaretWei等对大样本人群进行研究,评估以上标志特点是否与室性心律失常(包括PVC与VT)相关。
图1
该研究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入选年2月至年6月期间在ULCA医学中心诊断为二尖瓣脱垂(MVP)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收集数据。将患者分为仅收缩期返流无二尖瓣脱垂、单瓣叶MVP或双瓣叶MVP三组。
该研究共评估例患者(42%男性,平均年龄62±18岁)。仅56人(20%)为收缩期返流,人(42%)为单瓣叶MVP,人(8%)为双瓣叶MVP。中重度或重度二尖瓣返流在单瓣叶MVP和双瓣叶MVP患者中更为常见(分别为0%vs17%vs16%,p0.)。动态心电图上发现交替QRS波形态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仅发现5例(9%)存在收缩期返流,21例(18%)为单瓣叶MVP,26例(24%)为双瓣叶MVP(p=0.05),伴随较高的非持续和持续VT发生率(9.8%vs2.6%,p=0.)及PVC高负荷(中位数2.0%(IQR0.-8.6)vs0.0%(IQR0.0-0.2),p0.)。
只有6例(11%)收缩期返流患者发现Pickelhaube征,单瓣叶MVP9例(7%),双瓣叶MVP9例(8%)(p=0.76),Pickelhaube征与VT(4%vs16%,p=0.12)或PVC负荷(中位数0.0%(IQR0.0-0.7)vs0.0%(IQR0.0-1.1),p=0.4)没有明显相关性。
动态心电图监护下发现交替QRS波形态的室性期前收缩与单瓣叶、双瓣叶MVP及非持续和持续VT,更高的PVC负荷呈显著相关。这一发现联合对心脏MRI疤痕评估可能有助于MVP患者的心脏猝死风险分层。
专家简介
刘彤,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教授,科研科科长,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心房颤动诊疗中心副主任,天津市1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首批天津市医学津门英才。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起搏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房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FrontiersinPhysiology》杂志(SCIIF4.14)编委,《CardiologyResearchandPractice》杂志(SCIIF1.14)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项。在JACC、Stroke、Heart等SCI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80余篇,总引用次数次,主编及主译英文专著各1部,副主编专著2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