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系列针对Brugada综合征(BS)预后预测因素的主要研究已初步提出了一些可用于危险分层的指标和策略。但由于BS的诊断标准不统一、评估方案和随访时间不一致等原因,目前针对BS(特别是无症状BS)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程序刺激(EPS)的预测价值等问题尚存争议。在本次大会上,四位国内心律学领域的专家就“无症状BS患者是否需要应用EPS进行危险分层”这一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正方观点: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需要应用程序刺激进行危险分层。
薛玉梅
有明确室速/室颤(VT/VF)病史的BS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但对于无症状BS患者而言,众多研究已表明EPS是行之有效的进行危险分层的方法。年Brugada等研究发现EPS阳性的无症状患者有13%发生了心脏事件,而EPS阴性的患者仅1%发生了心脏事件。因此,EPS有助于识别无症状的低危患者。年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发现既往无心脏骤停史的BS患者,EPS检查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VAs)是预后不良的标志。20年随访无事件生存分析研究显示,未诱发VAs的患者其生存率远高于诱发的患者,提示EPS可作为无症状患者定期风险筛查的工具。
杨庆
FINGER和PRELUDE试验均认为EPS在BS的危险分层中并无价值。然而,由于随访时间太短,FINGER试验忽略了EPS阳性和EPS阴性两组患者在生存曲线趋势上的差异。PRELUDE试验的问题在于:一、只排除了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而未排除晕厥患者;二、随访时间太短,最长随访时间仅为5年,因此两个研究均未获得阳性结果。
反方观点: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不需要应用程序刺激进行危险分层。
*鹤
无症状BS患者无需EPS进行危险分层,理由如下:首先,多项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均显示:电生理刺激不能预测患者的预后。其次,目前的程序刺激方案尚不统一,对于额外刺激的数目和部位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治疗药物的影响以及刺激方案的可重复性同样限制着程序刺激的效果。最后,电生理检查无益于临床决策。研究显示无症状BS患者具有较低的猝死风险,因此其风险再分层的价值受到质疑。目前指南推荐无症状患者无需ICD植入,电生理刺激无临床意义。
储慧民
EPS流程参数标准化难度大。程序刺激的方案不统一,结果对比并不可靠。另外,现有指南对于无症状BS患者行EPS的推荐等级仅为IIb,即可应用也可不应用。
最后来自浙江大医院的郑良荣教授对这一议题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郑良荣
本题目辩论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双方辩思敏捷,证据客观翔实。程序刺激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段,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价值。
翟正芹陈恋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