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南阳医专一附院成功开展南阳市首例全皮下心
TUhjnbcbe - 2025/6/22 17:11:00

12月17日,南阳医专一附院介入手术室,在院长助理、科主任张鸥主持,该院心脏外科团队、麻醉手术部及CCU团队的协助下,成功开展南阳地区首例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之入。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h内。多数由心室颤动(室颤)引起,大部分患者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持续恶化发生室颤,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而发生死亡。

冠心病是SCD最主要的病因,文献报道有20%~25%的冠心病患者以SCD为首发症状,发生过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其SCD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4~6倍。

心肌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也是SCD的高危人群。

植人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Tv-ICD的除颤导线需通过静脉系统植人右心室。

而S-ICD的导线与脉冲发生器均埋于皮下,除颤导线不直接接触心脏及相关静脉,避免了导线导致的静脉及心脏相关并发症。

据了解,此次植入患者为40岁中年男性,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功能2级。

近期因突发室颤,在外院突发心脏性猝死,经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病情,患者严重心衰易发恶性心律失常,建议其植入ICD,及时有效终止恶性心律失常、大幅减少心脏性猝死发生几率。

患者目前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以后发生可能性也很小,根据患者病情,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患者植入常规与皮下ICD均是合适选择,将两种ICD优缺点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

患者认为SICD因无除颤电极植入心室,对心脏无刺激、不影响心室回流,不影响心功能,要求全麻下行SICD植入术治疗。

进行全麻操作的麻醉手术团队

心脏外科彭冉副主任及CCU曾显峰副主任团队

除颤电极置于与胸骨中线平行的胸骨左缘或右缘处,近端感知电极位于剑突附近,远端感知电极置于胸骨柄旁边:脉冲发生器则置于左腋下前锯肌与背阔肌之间。

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手术圆满完成。

首例S-ICD成功植入

术后随访至关重要:

具体包括评估器械性能和优化参数设置、识别和校正ICD系统的异常情况、预测电池寿命并确定择期更换时机、保存患者及ICD程控参数变化的记录并建立数据库,以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传教育。

“无触心脏,保驾护航”。再次祝贺南阳医专一附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在院长助理张鸥主任带领下,协同多学科部门顺利完成南阳地区首例SICD植入术,为猝死高危患者保驾护航!为该院心血管重症核心技术发展迈向新的未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阳医专一附院成功开展南阳市首例全皮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