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多学科协作精准治疗肺结节
TUhjnbcbe - 2025/5/18 17:54:00

本文转自:济宁日报

医院

多学科协作精准治疗肺结节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朱国涛康宇)近日,71岁的黄老太在一次身体检查中,发现右肺上叶出现了1.1*1.0cm的肺结节,到医院肺结节门诊接受治疗。在该院医学影像科、麻醉科、心内科和手术室的配合下,胸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胸腔镜下右肺尖段解剖性肺切除+右肺下叶肺大疱切除术。手术仅通过胸壁三个硬币大小的切口完成,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极大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通过ERAS精细管理,患者恢复良好。

“以往,患者需要多个科室往返奔波,十分不便。现在肺结节MDT门诊就能‘一站式’解决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就诊。”该院胸外科主任张新介绍,因患者高龄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脑供血不足等多种基础病,肺结节多学科会诊后,考虑黄老太太右肺上叶的肺结节属高危肺结节,制定出了一份全面详尽的手术诊疗方案,并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采取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

今年以来,在全院大力推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背景下,胸外科联合医学影像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等多学科成立肺结节MDT治疗中心,修订了《肺结节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肺结节MDT实施细则。在多学科深入交流与紧密合作下,“肺结节多学科诊疗专家团队”实现了肺结节诊疗理论、技术和经验的全面融合,为肺结节患者制定个体化“一站式”检查、诊断及精准化治疗方案,得到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

近年来,随着健康体检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肺结节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更是让很多人谈结节色变。肺结节患者往往要就诊于多个科室,非常不便,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能综合多个学科的专业优势,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综合分析患者疾病特点,为患者提供规范、科学的治疗指导,是肺结节最好的诊疗模式。

新闻链接: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cm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肺结节可以表现为单独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数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比如说肺的良性肿瘤、肺炎、肺结核、肺动静脉畸形、陈旧性病灶等,当然也有一部分结节是恶性的,而少数肺良性结节在随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变,如同时有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身体别的器官有明确恶性肿瘤等多个危险因素,肿瘤直径≥1.5厘米或者直径介于0.8-1.5厘米之间但表现出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恶性CT征象的结节,以及直径大于0.8厘米的部分实性结节为高危结节。高危结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影像科、胸外科及呼吸科医生等进行多学科综合判断。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学科协作精准治疗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