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国际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疗法成为心衰患者
TUhjnbcbe - 2025/2/23 22:32:00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154126.html

心力衰竭,几乎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每5个心脏病患者就会有1个发展为心衰,心衰的生存期限大约在2年左右,5年的死亡率高达74%。心衰的预后甚至比癌症还要差,患者大多丧失劳动能力,并反复住院,活得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人为什么会心衰?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长期吸烟酗酒、熬夜、压力大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有:

A.呼吸困难,主要是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在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甚至要坐起来后才能缓解等;

B.咳嗽、咳痰、咯血;

C.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D.下肢水肿、不适;

E.颈静脉怒张;

F.肝脏肿大;

G.疲倦、乏力、夜尿增多等。

传统治疗难以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发现,在45~94岁,每增加10岁,心衰发病率增加1倍。大量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群及日趋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使我国具有非常庞大的心力衰竭危险人群,带来严重的社会与医疗负担。

心衰病患往往反复入院治疗,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0%,与恶性肿瘤水平相当,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

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手段有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没有任何技术可以治愈,甚至很少有技术可以让患者改善生活水平。这对于心衰患者来说是残酷的,他们只能等待死亡到来。

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的方法,而干细胞技术正在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趋势。

干细胞替代治疗成为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促进梗死局部心肌和血管再生。大量的研究早已证明,干细胞移植通过新生血管和旁分泌作用从而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减轻心肌瘢痕的形成,改善心室功能,增加心肌灌注,甚至影响左心室的构造。

干细胞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Part.1

分化为心肌细胞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因此可能替换掉坏死的心肌细胞,帮助修复心肌功能。

Part.2

分化成新生血管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新生血管,这有助于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Part.3

旁分泌机制

移植的干细胞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生长因子或微粒进入周围组织而诱导心肌修复。这些物质能促进再生过程,包括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新血管形成、抑制凋亡,抑制肥大增生等,这些作用提高了心室功能,改善灌注,促进心肌修复。

干细胞治疗心衰的临床进展

01

心脏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

年11月,《柳叶刀》杂志报道了世界第一例使用干细胞技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

方法:这是一项I期随机、开放性试验,用于梗死后左心室功能障碍(射血分数[EF]≤40%)患者,他们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从右心耳分离自体心脏干细胞,术后4±1个月重新注入冠内给药;对照组未接受治疗。在A期,连续招募9名治疗患者和4名对照患者,以评估心脏干细胞的可行性和短期安全性。然后,在B期,使用块随机化方案和5个块大小,以2: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或对照组。入组后连续评估主要(安全性)和次要(有效性)终点。

结果:在81名患者中,有80名患者成功分离并扩增了自体心脏干细胞。在16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未观察到心脏干细胞相关的不良反应。四个月后,平均射血分数从最初的30.3%提高到38.5%,并且在1年后,提高效果更加明显。除此之外,在可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的7例治疗患者中,梗死大小在4个月时减小7.8±1.7g(23.8%),9.8±1年时降低3.5g(30.3%)。

结论:这些初步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并表明输注自体心脏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减少梗死大小。

02

胚胎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

年,《EuropeanHeartJournal》杂志发表了医院开展的有关胚胎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成果“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脏祖细胞用于严重心力衰竭的治疗:第一个临床病例报告”。

方法:在该研究中,科学家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祖细胞后,包裹在纤维蛋白补片中,移植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外膜与心包膜中间的腔隙中。

结果:术后3个月的疗效评估显示,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得以改善,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从Ⅲ级降至Ⅰ级,左室射血分数从26%提高至36%,且没有观察到心律失常、肿瘤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该研究证明了产生临床级别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源性心脏祖细胞群体并将其与组织工程结构相结合的可行性。

03

迄今最大的干细胞治疗心衰临床研究

年11月14日,美国心脏协会在年科学会议上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DREAM-HF试验)的最新结果:干细胞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慢性、高风险、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数量,尤其是对那些炎症程度较高的患者。

方法:研究人员招募了名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3岁,20%为女性)。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名成年人使用导管将1.5亿个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注射到心脏中。其余名成年人作为空白对照。研究人员对这些参与者进行了平均30个月的随访。

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接受干细胞治疗的人的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减少了65%;炎症水平高(CRP水平至少为2mg/L)的参与者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发生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降低了79%;干细胞治疗使炎症水平高的II级HF患者的心脏死亡减少了80%。

结论:干细胞的已知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心力衰竭的因果有关。干细胞在心脏中局部起作用,也有助于全身血管。

近年来干细胞领域迅速发展,已经有许多临床研究报道了各种类型的干细胞疗法可改善左室功能,减少心肌瘢痕,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令人鼓舞的结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干细胞技术会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的“强心针”。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疗法成为心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