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医院心内科主任,覃医院门诊部护士长。12月25日晚,各自出差在外的两人先后相差5分钟抵达张家界西站。此时,出站口有一名年轻男子因为心脏骤停倒在了地上。
见状,二人先后来到男子身旁,对其实施救治。由于时间紧迫,两人没来得及打招呼,覃妍一开始也没认出来对面的人就是自己的同事,等到要为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术时,两人这才认出彼此。于是,二人分工协作,为男子进行两次胸外心脏按压后,将男子从死亡的鬼门关拉了回来。
鲜为人知的是,覃妍这次出差去长沙,就是参加了相关的培训——现场救护的“第一目击者”行动,还拿到了证。“刚拿到证就和同事救治了一名患者,挺巧的。”覃妍说。
医生护士高铁站巧遇,合力救治心脏骤停男子“有没有医生啊?”12月25日晚,刚过晚上9点,丁建平乘坐的高铁抵达张家界西站,他正准备掏出身份证出站,听到有人喊了一句,立马边说“我是医生”边走过去查看情况。丁建医院心内科主任,此前去怀化出差,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
待他走过去一看,发现一名20多岁的年轻男子倒在地下,还伴有抽搐症状。“我摸了一下这个人的颈动脉,发现没有波动,手上的脉搏也摸不出来,再结合抽搐的症状,判断应该是发生心脏骤停的前兆。”就在他准备为男子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迎面跑来一名女性,丁建平认出对方就是本院门诊部的护士长覃妍。
由于情况紧急,两人并没有来得及打招呼,覃妍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对方就是自己的同事。“我之前去长沙医院的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傍晚的时候乘坐动车回张家界,晚上9点整抵达的。”覃妍回忆,当时她也是拿着身份证正准备出站,听到旁边有人喊“有没有医生护士啊?有人在抽搐!”
覃妍过去时,发现这名抽搐的男子口中已经流出混有血水的口水。“他应该是抽搐时咬到自己的舌头了。”与此同时,她还看到一名保安工作人员试图把自己的手放进男子口中,覃妍立马走过去制止:“你不能把手放进去,会被咬断的。”随后,覃妍在旁人帮助下,让男子的头偏向一侧,使其将口中的分泌物排出来。这时。男子停止了抽搐,脸部变得青紫,根据经验,她判断男子是心脏骤停了。正当她准备为对方进行心肺复苏时,发现同事丁建平就在对面。
护士长在救治前刚参加相关培训还拿到了证随后,二人开始分工合作。覃妍为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丁建平则在一旁一直观察着对方的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命体征。“大概过了1分钟,患者开始抽搐,我知道应该是救过来了。”覃妍说,为了不让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她与丁建平扶着患者的肢体让其平躺。但10秒钟后,男子的心跳再次停了,两人只得再次为其进行心肺复苏。
“又过了三四分钟,病人的抽搐逐渐停了,人比较清醒了,脉搏也变得有力了。”丁建平回忆,又过了一会儿,男子自己能够站起来了。“我们让他和身边的家属休息一下,但他们说想要回去观察,其实我们已经叫了,但对方坚持要回去。”于是,在临走前,丁建平交代了男子的家人,如有医院随诊。
潇湘晨报记者了解到,覃妍此前参加的培训全称为“现场救护的第一目击者行动”,主要目的普及公共急救知识,她参加的是其中一个导师培训班,拿到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证书以及导师资格证。“有了证之后,我们可以去对需要救助的人随时进行救护,也可以去培训更多的第一目击者,这是受法律保护的。”覃妍说,自己刚拿到证,就与同事一起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的患者,“不得不说挺巧的。”
事后,有同事说两人是“救治天团”,一个是心内科主任,一个是门诊部护士长,医院急诊工作了八九年。对于这个评价,两人都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只要人没事就好。”两人这样说。
专家提醒:冬季防范心血管疾病,要做到以下三点丁建平介绍,冬季天气寒冷,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老年人体质本身比较虚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如遇上气温骤降,不能及时适应环境变化,就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的骤然发作。气温越低,心肌供血缺少,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严重者会导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情况的发生。
丁建平透露,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该院接诊的心肌梗死患者人数明显增多,12月初至今,有40多台手术都与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最多的一天做了7台相关手术。在这些患者中,年纪最大的有80多岁,年纪最小的则有50多岁。
专家温馨提醒:在进入冬季以后,市民一定要注意自身防范,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意保暖,外出时适当添加衣物,感冒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急性加重,不仅会影响肺部,还会影响患者的心脏,甚至诱发心衰;二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合理用药,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调整用药量,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三是坚持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以及保持心情舒畅,如果心情焦虑、紧张,就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容易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潇湘晨报记者满延坤通讯员朱铁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