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一张心电图就能看出来心房扩大?怎么做到的?专家来教你!原创何金山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心电图能看左房扩大,并且能够比单纯的解剖,看的更远
心电图是一个很实用而“神奇”的检查,从本质上说,心电图是心脏电活动的综合体现,因而通过心电图,我们最多窥见的是心脏电活动的异常,诊断最多的疾病是心律失常。
但临床实践中,心电图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疾病的诊断,包括但不限于电解质异常、脑出血、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室肥厚和心脏扩大。而学过心电图的人都知道,在其中,心电图诊断心房扩大,是必备内容之一,电怎么和解剖联系到了一起,还是很能引人思考。
首先我们要知道,心电图看左房扩大的基本原理。在心电图上,心房的激动产生P波,而由于窦房结长在了右心房侧,近水楼台先得月,故而右心房先激动,左心房后激动,如果把P波大致分成3份,那么前1/3的激动代表右心房,中间1/3的激动代表右心房+左心房,后1/3的激动代表左心房(图1)。
当左心房扩大后,左心房除极的电活动得到增强,使得P波后1/3的振幅增加,时限延长。P波在不同的导联上有着不同的投影和极向,窦性心律时,其在II导联为直立,在V1导联为正负双向,因而在左房扩大后,II导联的后1/3变得更高,呈现为P波双峰(图1)。
图1P波的形成,前1/3由右房激动形成,中间1/3由左右房激动完成,后1/3由左房激动完成,左房扩大时,可产生P波双峰、V1导联负向成分增加等改变
而在V1导联上,P波终末的负向代表左心房的激动,左房扩大后,V1导联终末的负向变得更负,时限更长,当这个负向的成分,在振幅上大于0.1mv,时间上大于40ms后,我们即认为左房发生了扩大(图2)。
图2左房扩大时,V1导联的P波形成负向成分增大,具体为振幅0.1mv,时限>40ms
因而在心电图上,当我们看到了II导联的双峰,和V1导联的负向成分增加,即使没有心脏超声的结果,我们也会认为,左心房扩大了。可能有人会说,在心脏超声越发普及的今天,我们还看这个干什么,一个超声检查不就都一目了然了吗?
我们来看这样一份心电图,来自一位反复心悸的老年男性(图3)。首先来看II导联上的P波,呈现双峰的特征,再看V1导联,P波呈现为正负双向,负向部分时间延长,振幅增大,提示左房扩大。
图3这是一份来自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电图,其上可见典型的左房扩大的心电图表现,另外可见频发房早及PonT等现象,解释了房颤发生的电和解剖基础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幅心电图上主导节律为窦律,但存在节律不齐,有很多的早搏,从胸导联上来看,这些早搏的QRS波有宽有窄,窄者和窦律高度相同,宽者呈现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无论宽窄,其前均可见相关的P波,因而这是房早,宽的属于房早伴有差异性传导,这些房早也不是普通的房早,最突出的特征,是房早的P波非常早,早到P波落到了T波上,和T波重叠在一起,我们只能通过T波的变形,来判断房早的存在。
既往的研究已经发现,出现如此早的P波,多来自于和心脏相连的大血管,如上腔静脉和肺静脉,当然最常见的还是肺静脉。这些提前出现的P波,在V1导联上为正向,提示起源自左心房,在II、III、aVF导联上正向,在I导联上正向,aVL导联正向,提示起源自右上肺静脉。
总归,这些早搏起源自和左心房连接的肺静脉,而熟悉心内科的医生会指导,肺静脉内的触发活动,正是房颤发生的关键机制。从左房扩大的结构基础,到早搏、房颤的发生机制,在一张心电图上都显示的淋漓尽致,我想,这不是一份心脏超声能够替代的。
因而,心电图能看左房扩大,并且能够比单纯的解剖,看的更远。
专家简介
何金山医师
何金山,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博士生,师从著名电生理专家郭继鸿教授、李学斌教授,除了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治外,在郭教授和李教授指导下对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进行深入研究,喜欢把复杂、枯燥的知识通过简单、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已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坚持专栏作者1年余,在《Circulation》,《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及《中国心血管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参考文献:
[1]CalkinsH,HindricksG,CappatoR,etal.HRS/EHRA/ECAS/APHRS/SOLAECEexpertconsensusstatementoncatheterandsurgicalablationofatrialfibrillation:executivesummary.JIntervCardElectrophysiol,,50(1):1
[2]ReddyVY,DukkipatiSR,NeuzilP,etal.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thesafetyandeffectivenessofacontactforce-sensingirrigatedcatheterforablationof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resultsoftheTactiCathContactForceAblationCatheterStudyforAtrialFibrillation(TOCCASTAR)study[J].Circulation,,(10):.
[3]NataleA,ReddyVY,MonirG,etal.ParoxysmalAFcatheterablationwithacontactforcesensingcatheter:resultsoftheprospective,multicenterSMART-AFtrial[J].JAmCollCardiol,64(7):.
[4]LeshemE,ZilbermanI,TschabrunnCM,etal.High-powerandshort-durationablationforpulmonaryveinisolation:biophysicalcharacterization.JAmCollCardiolEP[J].,4(4):.
[5]BarkaganM,Contreras-ValdesFM,LeshemE,etal.High-powerandshort-durationablationforpulmonaryveinisolation:safety,efficacy,andlong-termdurability.JCardiovascElectrophysiol[J].,29(9):.
[6]WinkleRA,MoskovitzR,HardwinMeadR,etal.Atrialfibrillationablationusingveryshortduration50Wablationsandcontactforcesensingcatheters.JIntervCardElectrophysiol[J],52(1):1
医学界医生站APP「疫情动态」,带你第一时间了解新冠疫情最新学术进展,长按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