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正日的朝鲜”三问:权力交接、改革、朝韩关系
对朝鲜来说,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权力继承格局,按照金正日生前制定的“日程表”,推进在明年4月金日成诞辰纪念日前移交权力。此外,解决当前面临的粮食及经济困难对迎来权力交接期的朝鲜体制的稳定来说也刻不容缓。
【《财经》综合报道】本周,全球最大的新闻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金正日去世后的朝鲜将向何处去?朝鲜半岛的局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变化,是世界各主要媒体密集关注的话题。
一、朝鲜会顺利完成权力交接吗?
《经济学人》认为前途难卜。
《经济学人》分析称,尽管朝鲜官方宣传机构大肆宣传金正恩为“伟大的继任者”,但外界除了知道他曾在瑞士短暂学习外,对他几乎毫不了解,甚至连他27岁还是28岁都没搞明白。自2010年9月被宣布为金正日的继承人以来,他还没在公开场合讲过话,而总是陪着他的父亲与核心权力层的高官们一起露面。金正恩现在估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毕竟金正日继位前曾跟随金日成20年,而他从被确认为权力继承人至今不过两年。当年金日成去世后,朝鲜经历了3年哀悼期,金正日为守孝淡出公众视线。如今,金正恩只有12天来举行官方哀悼,本月28日就要得完成葬礼。还有不到4个月就要迎来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届时如何安排这件大事,对于地位还没稳定的金正恩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他身边的那些元老,有的三倍于他的年纪,显然这个新当家得更加老练才是。
但《经济学人》同时指出,尽管当前朝鲜*局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分析人士还是认为,除了坐看事情如何发展之外,也没什么事情好做——无论是其友邦中国还是死敌美国,都是如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朝鲜问题专家马库斯·诺兰德,就将朝鲜描述为一个“对外界的友好和敌意都显得迟钝”的国家;换言之,它对制裁和援助都显得无动于衷,决定其行为的唯有国内*治的考量,外界根本撬不动它。
正因为如此,外界较为乐观地认为朝鲜能够实现权力平稳过渡,而不至于出现*权崩溃、难民潮、核失控甚至战争——至少短期内不会。
二、朝鲜会推行改革吗?
《时代周刊》认为不太可能。
《时代周刊》麦克·舒曼撰文称,他对金正恩选择与金正日不同的路线持怀疑态度。如果金正恩选择不同路线,他将不得不说服朝鲜精英阶层,经济进步将符合他们的利益。没有迹象显示金正恩本人相信这一点。即便他相信这一点,外界也不清楚他是否在朝鲜*府内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尊敬来对已持续很长时间的经济*策进行大幅调整。
麦克·舒曼说:我曾于2000年和2002年两次访问朝鲜。平壤显然是在五十年前达到其*金时代的城市,宽阔的大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纪念碑、坚固的建设物看起来是被时间冷冻的。获得整个共产主义世界支持的朝鲜在五六十代比韩国更富有。朝鲜的发展在数十年前就停止了,它在此之后陷入衰退,以至于沦落至无力养活自己人民的地步。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遇到的一些朝鲜人看起来完全知道他们国家落后的程度。一位在2002年陪同我采访的朝鲜官员曾在新加坡生活过很长时间,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然对韩国和其它国家的事情很了解。我得到的印象是朝鲜领导层对外部世界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朝鲜领导层知道朝鲜大幅落后于韩国,但仍未采取任何措施。朝鲜采取的自我毁灭经济*策并不只是金正日的反常思维,朝鲜在经济方面采取的*策在一些程度上得到了精英阶层的支持。这些受过教育、对外部世界很了解的朝鲜人出于一些原因参与制造了自己的贫困。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一个国家的领导层会积极地执行一个使自己遭到弱化的*策?
麦克·舒曼分析称:我的感觉是平壤的一些朝鲜人,一些与*权关系密切并且依赖*治养活的朝鲜人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发生变化。这些人可能包括*方领导层、劳动*的高级成员、*府的高级官员。他们可能担心改革意味着他们将不得进行竞争来保持他们现在拥有的优势,他们有可能失去这些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朝鲜一直极力避免韩国样本,而且还避免采取中国模式。尽管金正日多次乘火车前往中国访问,但他回国后仍未采取任何措施。不管是什么样的影响,金正日和他身边人士继续视经济改革是一个破坏他们所享特权和*权本身的路径,他们宁愿保持这些特权,而不是来改善朝鲜人民的福址或者经济的总体表现。
三、朝鲜半岛局势会紧张吗?
《朝鲜》认为缓和的可能性大于紧张的可能性。
金正日去世将对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朝鲜》称多数专家对此表示:“朝鲜积极寻求对话的可能性很大。在朝鲜计划宣布‘强盛大国元年’的明年4月之前,朝鲜很可能会避免做出加剧南北紧张关系的行为。”对朝鲜来说,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权力继承格局,按照金正日生前制定的“日程表”,推进在明年4月金日成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移交权力。此外,解决当前面临的粮食及经济困难对迎来权力交接期的朝鲜体制的稳定来说也刻不容缓。因此,朝鲜可能认为挑衅行动有可能成为回旋镖,反过来对朝鲜构成威胁。
该分析称,只有在朝鲜内部出现不稳定状况时,朝鲜才有可能展开对韩“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