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养生的朋友都知道,睡前是一天中最好的养生时机。然而,许多人却将它用在玩游戏、刷视频、看小说等娱乐项目上。
其实,如果你能在睡觉前顺带做以下三件养生事,就能养肝护肾,事半功倍,不妨试试!
睡前做一个动作,特养肝!
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人静则血归于肝”。
也就是说,当人们安静地躺下休息时,肝脏可以得到充分地恢复,肝脏和血液不会消耗太多,肝脏藏血的功能可以正常发挥。
当然,要养肝,单靠好好睡觉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睡姿。
中医认为侧睡更有利于养肝。这是因为足厥阴肝经分布在人体躯干两侧。当人们侧睡时,血液更容易归于肝经、藏于肝。
值得一提的是,侧睡时,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有助于养肝。不过,更建议你躺在右边,原因是:
①右侧卧时,心脏在上面,压力较小,血液供应充足,还能让人睡得更安稳。
②右侧卧时,胃内容物容易流入十二指肠和小肠,有利于食物在胃肠道内运转,消化吸收。
不过,右侧卧虽好,但不适合以下两类人。
右肺病变:右肺体积大于左侧,右侧卧位会影响肺部的呼吸运动。
孕晚期准妈妈(7~10个月):建议左侧卧,减少盆腔动静脉压力,改善子宫右旋,增加子宫和胎盘的血液供应和循环,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但话说回来,睡觉的时候,我们很难整晚保持同样的姿势。
幸运的是,只要你在睡觉前保持右侧睡觉,就可以慢慢刺激肝经络,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自然会悄悄地恢复。
Tips:如果能在睡觉前按揉肝经3~5分钟,不仅能疏肝理气,还能改善睡眠。
睡前有两个习惯,超级保护肾!
1.泡脚
泡脚,中医称之为沐足疗法,是中医外治之一。
《*帝内经》记载:“阴经集于足心”。也就是说,连接人体脏腑的六条经络始于足部。
同时,人体内脏在足部也有相应的投影,即反应点。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刺激”即使只是用温水泡泡,也能产生“温法”起到温养脏腑、调节气血等作用。
冬天是补肾的*金时期,睡前泡脚,简单就能温阳补肾,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泡脚时能做到以下三点,养出来,“不老肾”不是梦!
①晚上9点左右泡脚
中医认为,晚上9点,肾经气血特别弱,此时泡脚温和刺激脚,可补充肾经气血,滋肾保肾。
②水里加点“料”
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原则,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加入泡脚水,借助药物的辅助治疗,使泡脚补肾的功效更强。
例如,在水中加入3~5片姜片,10克艾叶,一起煮15分钟,等煮好的姜艾水温合适后,倒入盆中泡脚。
用姜艾水泡脚,通过透皮吸收和药物热蒸汽熏蒸,刺激脚部反射区,可起到温阳补肾、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等作用。
③按揉涌泉穴
《*帝内经》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换句话说,肾气来自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
因此,按压、揉搓涌泉穴,可补肾阳、固肾气、益肾精。
现代足浴盆,绝大多数都有按摩脚“齿轮”。大家泡脚的时候,不妨顺带按揉涌泉穴哦~
2.排尿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每天晚上睡觉前,不管有没有尿意,都会再去嘘嘘~
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吧?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这样做不好,有强迫症的嫌疑。事实上,大家不必这么想。
大家需了解,睡前排尿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有助于避免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如睡眠质量差、第二天精神不振、老年人容易跌倒和骨折等。
尤其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冬夜太冷,下床等于进冰库,还是憋尿等黎明!然而,憋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太多了!
一般来说,经常憋尿会导致肾皮质萎缩、肾功能下降、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尿痛、尿频、尿不尽、慢性尿潴留、慢性前列腺炎、排尿晕厥、膀胱损伤、膀胱炎、膀胱癌等。
若是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强行憋尿也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严重者甚至猝死。
憋尿还会增加尿液中致癌物对膀胱的作用时间。更糟糕的是,当你憋尿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和黏膜会变薄,这使得膀胱更容易受到癌细胞的侵害。
睡前排尿,尽量减少夜尿和憋尿的发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伤害。
总之,睡前排尿不仅能让人轻松入睡,还有助于保护肾脏、膀胱等器官的健康,甚至有预防癌症的作用,我们不能浪费这个养生保健的好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