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50229
TUhjnbcbe - 2020/6/20 14:20:00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疗法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通过分析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建设的背景,提出旅游专业要立足于本地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结构调整、课程改革等建设思路,建议通过整合专业师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等途径,去提升旅游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中国论文


一、旅游专业建设背景


2012年7月揭阳市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和幸福导向型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揭阳市还负有共建“广东省商务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任务。根据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调研表明,揭阳市旅行社(截至2015年6月为45家)、酒店(品牌酒店及三星以上共24家)及景区等行业的发展都面临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而揭阳市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只有一家,且为中专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和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的需求。旅游行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亟需加大力度进行旅游专业建设。


在此背景下,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揭职院)经管系2012年9月新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方向。但作为新设专业,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条件缺乏、人才培养行业紧密性欠缺等问题。为满足揭阳本地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亟需加大力度对新设专业进行建设,办强办优。


二、专业建设思路与要项


揭职院旅游专业的建设思路:着眼揭阳区域,以服务旅游产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谋求区域化、市场化、开放化、品牌化办学,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专业调研,以便更好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寻求与更多行业企业合作的空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有关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突出旅游专业优势和特色,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服务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此外,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对旅游英语、旅游管理等专业方向进行整合,加强内涵建设,将旅游专业办强办优,助推揭职院建设成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三、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措施


(一)整合现有专业师资力量、实行教学资源共享


2011年揭职院外语系开设旅游英语专业方向,2011年共招生11人,2012年9月共招生12人,2013年共招生17人,因专业师资力量弱、生源人数少,该专业方向2014年所招16人全转为英语专业。揭职院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方向2012年9月共招生22人,2013年共招生24人,2014年共招生23人,专业发展存在着校内实训资源缺乏、双师型师资缺乏以及校企合作数量少等问题。


2014年2月揭职院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出“对旅游英语、旅游管理等专业进行整合”,已纳入揭职院2014年工作计划的安排中,为旅游专业建设实现两个系部师资力量整合、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策支撑。


旅游管理与旅游英语虽处于不同系部,在教学资源如某些课程的师资、参与省级比赛、导游大赛等方面,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未来需要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总体而言,目前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亟需加大投入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需通过近三年的内培、外训,培养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构建一支规模合理、实战力强的师资队伍。


(二)创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区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注重以服务揭阳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旅游专业建设,创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项目+公司”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人才培养应更多地融入了产业、行业、企业等社会需求要素,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1],针对亟需型人才类型开设新的专业方向,如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使专业链深入融入产业链,解决揭阳市旅游业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为揭阳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三)逐步构建能力本位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实践等组成,突出产学用结合特色,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采用多种形式的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


揭职院应探索展开旅游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与实践,进行旅游专业酒店管理、导游服务及旅行社管理等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情景为载体的项目课程,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专业课程开发模式,构建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旅游专业实践平台或基地


目前揭职院旅游专业校内实训资源缺乏,而与校外实践平台或基地大部分只处于考察交流等浅层次的合作。旅游专业作为行业紧密型专业,应大力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寻求与揭阳本地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合作:


1、积极搭建校外实训平台或基地建设,开展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过企业化的运作,把企业的岗位综合素质、技术标准吸收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特定的产学合作教育机制与运行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提高旅游专业人才质量。


2、创新*校行企合作模式,共享共建实践孵化基地,共享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同时服务于实践教学与企业运营。


3、*校行企深度合作,协同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分发挥校企合作独具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势,直接服务于行业、 企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创业学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5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