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HRS李毅刚室性心律失常最 [复制链接]

1#

室性心律失常论坛历来是中国心律学大会的热点之一。今年大会上,围绕"心随律动,安全倍增"这一主题,论坛为与会者准备了全面、实用、前沿的知识大餐。

论坛共分8个板块,涵盖了室性心律失常领域有突出发展的专题,如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希浦系统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等。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在该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共襄盛会,分享最新成果。

李毅刚教授

第十八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室性心律失常论坛主席

上海交通大医院

器质性室速:认识不足及对策

临床上对器质性室速的机制认识尚不足。判别哪类室速可根治并行消融治疗,是关键步骤。识别涉及心外膜的缺血性心肌病室速,以及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心外膜的基质特征,也十分重要。心内外膜同时消融可提高成功率。包括冷冻消融、外科开窗、可回收针状消融导管的应用可提高成功率,但不能忽视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新认识和新水平

学界对于特殊部位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了新的认识。如肺动脉瓣上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测和消融,冠状静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左室巅峰部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均有新成果。

室性心律失常的"无线"精准标测与消融受到广大同仁的重视。第一项进展是"绿色"。新器械、新方法的应用,在室上速、室速、房颤等的消融中,基本上可实现零射线。第二点就是精准,通过软硬件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或创新导管、导丝等,更有效地识别异常部位,使定点消融治疗更精准。

希浦系统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已有线索

希浦系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和维持起重要作用,目前认识尚不足。但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临床实践均发现,希浦系统的作用比想象中还要复杂。有关希浦系统之间的连接、与心室肌的偶联、神经的调节和支配作用正在被逐步揭示。包括药物、消融在内的干预措施已找到一些关键靶点。

心脏性猝死:器械发展快

心脏性猝死是重要热点和重点。虽然原因分析、危险因素预防、交感神经的作用方面有些进展,但预测方法不多、特异性不强、准确性不高,仍没有较好的手段。而在器械预防和治疗方面进展迅速,皮下ICD/穿戴式ICD治疗室速效果明显。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新方向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日益受到重视。针对诱发室颤的早搏消融和心内外膜基质改良有了新的探索,特别是Brugada综合征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针对基因异常的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个体化治疗是未来重要方向。

晕厥:新结果

晕厥诊断流程进一步改善。鉴别诊断及处理进一步优化、长时程心电图检测对晕厥,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产生的晕厥诊断有重要价值。肾交感神经刺激和导管消融等干预措施,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探索中结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梁绪┆美编柴明霞┆制版田新芳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