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叶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1#

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也称为维生素M、维生素B9或维生素BC,最早的时候由MITCHELL在菠菜叶中提取纯化获得。叶酸在人体内不能直接产生作用,必须以四氢叶酸的活性形式起作用,并以N5-甲基四氢叶酸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四氢叶酸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提供甲基和参与核酸的合成。叶酸代谢过程中主要酶有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synthase,MTR),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甲硫氨酸合酶(methioninesynthase,MS),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ethioninesynthasereductase,MTRR)等;在代谢过程的主要转运体有: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FR)和还原叶酸载体(reducedfolatecarrier,RFC)。

当叶酸摄入不足或者代谢通路受**的时候,可影响细胞DNA正常合成,也可使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早期已有学者[1]发现单药应用叶酸或联合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都能使血浆Hcy水平下降。MATTE等[2]则发现叶酸可能还有间接抗氧化和维持DNA稳定性的作用。

1叶酸与先天性心脏病

叶酸较广泛用于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加拿大*府于年强制执行面粉及面食中叶酸含量强化规定,IONESCU-ITTU等[3]对~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生的例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缺陷出生率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显示:该规定执行前的~年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而规定强制执行后的~年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下降6%,提示增加叶酸的摄入量对先天性心脏缺陷有预防作用。VANBEYNUM等[4]在几乎同时期(~年)对荷兰北部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摄入充足叶酸可以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我国研究[5]也支持叶酸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积极预防影响:母亲补充叶酸可降低后代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在怀孕前越早补充叶酸,补充时间持续越长,则先天性心脏病出现概率越低。可以说,叶酸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积极影响已在多国得到认可。怀孕前补充足够量的叶酸可以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但叶酸与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具体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将叶酸代谢途径的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作为研究的焦点。MTRR是叶酸代谢途径非常重要的基因之一,ZHAO等对我国3个汉族独立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例健康参与者的对照研究发现,MTRR第一内含子的基因位点(rs,c.56+A>C),基因携带型为杂合子AC型的人群是野生纯合子AA型的人群患先天性心脏病的1.4倍(oddsratio=1.40;P=2.32×10),而基因携带型为纯合子CC型的人群是野生纯合子AA型的人群患先天性心脏病的1.84倍(oddsratio=1.84;P=2.3×10)。通过进一步对患者的心脏组织样本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及体外细胞转入基因载体实验发现,c.56+C等位基因低于野生型A等位基因的MTRR启动转录活性。同时,他们还发现该等位基因为CC纯合型的健康个体比等位基因为AA野生型的个体Hcy水平显著升高。

Hcy的升高可能是叶酸缺乏导致的表现,HAN等[7]认为,当机体缺乏叶酸时会导致Hcy的累积,从而使得机体内的Hcy升高,进而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母亲怀孕时出现HHE是子代发生心脏缺陷的高危因素[8]。

先天性心脏病有众多表型,基因改变可能导致相关表型发生变化,CHRISTENSEN等[9]研究提示,叶酸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某些特定类型心脏缺陷相关,如MTRRc.66A>G的改变可能与室间隔缺损相关。

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但过量摄入叶酸可能也会有负面的影响[3-5]。MIKAEL等[10]报道实验鼠叶酸摄入量过剩的影响结果:在使用药物排除肠道菌群产生的叶酸对实验的影响,并给孕鼠饮食补充比正常推荐量高10倍的叶酸量后,观察在胚胎第14.5天时不良影响,发现对比正常控制饮食的孕鼠,过量摄入叶酸的孕鼠后代室间隔缺损发生率增高,并且可出现左右心室壁变薄。该实验也提醒孕妇及临床工作者对叶酸正常摄入量应有足够的重视,而不应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