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1位既往无心脏外科手术史的65岁女性,因阵发性房颤行导管消融。该患者CHADS2评分1分,CHA2DS2-VASc评分3分,治疗过程中给予最佳抗凝治疗。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未显示任何血栓,瓣膜病或房间隔膨出瘤,超声评估左心室功能正常,左房(LA)内径为36mm(图A)。应用二代冷冻球囊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期间未中断口服抗凝药。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穿刺针进行房间隔穿刺后,随后15F的鞘管进入左心房,应用冷冻球囊分别对每支肺静脉进行了隔离,冷冻球囊导管在左房停留时间60分钟。
术后3个月,患者持续性房颤复发,术后4个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了在近房间隔穿刺区域的左房面有不规则附壁血栓形成(图B),同时伴有残余分流(图C)。术后12月,超声心动图显示血栓消失。
这个病例说明房颤消融术后虽然给予最佳的抗凝治疗,数月后仍然可以在房间隔穿刺部位形成血栓,然而产生机制不清,血栓可能是由于过度操作导管造成心内膜损伤而形成的。这个病例同时强调了消融术后继续充分抗凝治疗数月的必要性,即使是血栓事件风险相对较低且无房颤复发的患者。
参考文献
CircJ.Jul21;85(8):.doi:10./circj.CJ-21-.
栏目介绍
彤心飞传是由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文章来源
循环在线本文作者
李会贤刘彤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