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以往认为脑卒中较多发生在老年人,然而这一事实正在发生改变,青年脑卒中也成为了成年人的主要致残原因,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左右。而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一旦患病致残,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而了解青年卒中的发病原因,从病因上减少青年卒中的发生十分重要。
关于青年缺血性卒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有研究将年龄限制为15~49岁,但较被认可的青年卒中定义为发生在18~45岁的卒中。
1、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即青年人群中的动脉硬化。国内多数研究认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卒中主要病因。对中国南方青年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青年卒中前三位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促成了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此外,与肥胖、吸烟、酗酒及高热量饮食等也密切相关。
2、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2.1颈部动脉夹层
是指颈动脉或椎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流入其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继而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非开放性创伤是发生颈部动脉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
2.2肌纤维发育不良
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为受累血管呈串珠样改变。
2.3烟雾病
存在显著的地区和种族差异,50.7%的成人表现为出血性卒中;49.3%表现为缺血性卒中,其中又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见。
2.4血管炎
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血管病变。相对少见,对于不明原因的卒中,完善感染及免疫相关指标对于寻找病因是有意义的。
2.5遗传相关性
很多遗传性疾病可以表现为卒中样发作,常见的有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和卒中样发作(MELAS)及法布里病(Fabry)病。
3、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栓塞在青年卒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20%~33%,远高于老年患者。心源性栓塞因复发率及致死率较高,因此有效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3.1心房颤动(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病因。但阵发性房颤很难被发现,易被误诊为隐源性卒中。
3.2风湿性瓣膜病
心房缺乏有效收缩,血流瘀滞,局部血流紊乱形成涡流;瓣膜关闭不全,造成压力差,形成湍流。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损伤心脏内膜,从而激活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可在损伤处形成血栓。心内血栓形成并脱落是导致卒中的机制。
3.3卵圆孔未闭
静脉血栓进入左心房,然后进入动脉循环可引起脑卒中,即可通过反常性栓塞引起卒中。
3.4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由细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病原体直接感染心脏瓣膜或心室内膜的炎症,常并发卒中及多器官栓塞,其中脑梗死较为多见。临床上出现以高热合并颅内多发性梗死,或合并其他脏器栓塞
3.5其他
人工瓣膜、扩张型心肌病、房间隔动脉瘤及心房黏液瘤等
4、血液系统疾病
4.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以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脑梗死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常见表现。
4.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破坏内皮细胞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4.3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
蛋白C/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因子VLeiden突变均易形成血栓。
5、其他原因
5.1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增高,抗凝血素减少,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缓慢;避孕药物中的甾体类激素可影响脂肪和糖代谢,使三酰甘油、胆固醇增高;避孕药物还能促使动脉内膜增生。这些因素促进脑动脉硬化和脑梗死发生。
5.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易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且以反复发作、多灶性为特点。其机制同各种内外源性因素相关,如肿瘤细胞可分泌各种炎症因子、癌性促凝物,激活凝血系统,所以患者机体常呈高凝状态;癌细胞脑转移或癌栓脱落致缺血性脑卒中及肿瘤放化疗对脑血管的影响。
5.3偏头痛
偏头痛性脑梗死常发生于有先兆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偏盲,头颅影像学表现为以枕叶多见。
5.4感染
人巨细胞病*、单纯疱疹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公认的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包括损伤内皮、促进血栓形成和发展;引起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
5.5*品
青年卒中病因未明时应再次核实患者是否有近期吸*史,包括大麻、阿片类药物、特制药物如摇头丸和麦角酸二乙胺等。
作者
王心怡
编者
王心怡
插图来源
网络
题图来源
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