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年女性,有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间歇性头晕和颈部搏动感。她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5%,最近因其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NYHAⅢ级)开始服用洋地*类药物。当病人在症状发作时获得如下心电图。
问题:这是什么心律失常?什么特殊原因导致她颈部搏动感?通过体检期望发现什么?
诊断:
窦性心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伴房室分离。
解析:
这是一系列心律图。前两条为连续记录,后两条也是。注意第一段起始有4个规则出现的QRS波,时限轻度延长(0.12sec),每个QRS波前均有一个P波(+),且PR间期恒定(0.20sec)。因此,这是频率为60次/分的窦性心律。然而,第5个QRS波提早出现(↑),与前面4跳QRS波形态不同且其前无P波。注意观察,通过测量PP间期,可以发现在第5个QRS波(*)终末有一个按规律周期出现的P波,使得QRS波终末呈R波形态。后续的QRS波与第5个QRS波形态相同,节律规则,频率70次/分。正常情况下,T波和ST段是非常光滑的,虽然P波并不清晰,但仔细观察T波和ST段的不规则性,就可以推断,这是由于P波(↓)埋藏或叠加于QRS波群所致。注意第二行心电图,P波规律出现(∧),频率60次/分,与初始窦律频率相同。由于PR间期(?)是变化的,因而P波与QRS波无相关性,偶可见P波重叠于QRS波上或埋藏于QRS波中,因此存在房室分离。由于心房率慢于心室率,因而是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
下面两条心电图与上面两条表现形式相似,前4个QRS波前均有一个P波(+)且PR间期恒定,随后又是连续出现与窦律形态不同的QRS波,节律规整,与P波(↓)分离,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62次/分)。因此,这是等频分离的室性自主心律,也就是说,尽管存在房室分离,但是心房和心室的频率是相同的。
由于患者存在慢性肾脏病史,此种心律很可能与近期服用洋地*引起的*副作用相关。洋地*中*时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和中枢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正常的起搏组织(窦房结和房室结)受到抑制。因而,当窦房结与房室结受到抑制时,由交感神经刺激所介导的局灶心肌自律性加速作用就会导致AIVR出现。
常规体检发现房室分离和AIVR的体征如下:
◆心房和心室收缩比例关系变化会导致每搏输出量变化,这就会引起外周脉搏强度的变化;
◆有时心房收缩时正值三尖瓣关闭,就会产生炮A波(炮A波与颈部的搏动感相关);
◆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程度的不同会造成S1强弱不同。
译文整理
赵楠楠此文为读心有术经典内容回顾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