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拉多纳因心脏骤停离世心源性猝死为何频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医院网站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球王马拉多纳因心脏骤停离世,享年60岁。心源性猝死为何频频夺人性命?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有何关系?一文为你解答。

北京时间26日凌晨,据阿根廷《号角报》消息报道,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因心脏骤停在位于提格雷的家中去世,享年60岁。外媒称,在马拉多纳去世的消息传出后,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宣布阿根廷全国将哀悼三天。

说起心脏骤停,就不得不说“心源性猝死”,即使是在权威的医学教科书上,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都是一个章节介绍的。就是因为心脏骤停它是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死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预估中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54.4万例。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有什么关系?

▲左侧是马拉多纳,右侧是贝利,两代球王

1.什么是心脏骤停?它和心源性猝死有什么关系?

心脏骤停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一般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大脑的缺血缺氧,如果持续10秒以上,人体就会发生意识丧失而发生晕厥。严重者导致猝死。而心源性猝死指的是在心脏的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突然死亡,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2.心源性猝死的人多不多?

心血管疾病现阶段有3.3亿,可以说全世界每5个死亡者中,其中2个多是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就像马拉多纳先生,即使是足坛传奇也不能幸免。同时不得不说心源性猝死的病例更是不在少数!

相关比较权威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去世(年数据),占美国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的50%。不说人家美国,我们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因心源性猝死而去世呢?医院权威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大概是5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个人因为心源性猝死而去世,这其中很多是因为心脏骤停。

3.哪些疾病可以导致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

先说心脏骤停,导致其发生的最常见病因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是缓慢性心律失常,较少见的是无脉性电活动。但是,导致以上心律失常发生的最常见病因还是以冠心病为常见病因的急性心肌梗死,其次是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等。如果对心源性猝死进行细分,那么其致病的主要病因有4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结构性非缺血性心脏病、遗传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等)和一些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

在这些疾病当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大概占75%,其次是结构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大概占15%,原发性心脏电紊乱大概占10%,还有5%的猝死根本找不到明确原因。

4.身体健康、体检没问题的人可能心源性猝死吗?

身体健康、体检没问题的人,处于高度疲劳、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会有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另外,心脏问题很复杂,也可能存在患者之前没有做过心电图等体检,或者体检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

5.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首先,心源性猝死比较容易发生在一些本身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另外,强烈的情绪刺激、持续性超负荷工作、高强度运动,都会使心脏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原来健康的心脏发生意外骤停也会引起心源性猝死。

6.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提前有没有征兆,有什么征兆?

部分心源性猝死有征兆,例如悲剧发生前几个小时或两三天内发生不明原因的昏厥,如卧床或睡眠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胸闷、胸痛、乏力、心慌等症状,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征兆。

7.运动是否会引起心源性猝死?

运动可能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一个原因。运动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病因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判断清楚具体情况,但是共同之处就是大运动量、高强度运动所诱发,因此如果从事高强度运动,有必要进行心肺运动功能检测,科学评估运动能力,才能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8.感冒与猝死有联系吗?

感冒期间如果持续高强度工作或者过于劳累,会引发重症或爆发病*性心肌炎,这就非常严重,也是造成青壮年猝死的一个病因。

9.如何预防和治疗?

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这么可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其实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这时候如果说起预防的话,就要建议大家注意饮食健康,注意增加体育锻炼,注意戒烟限酒,注意控制好体重,注意别熬夜,适度心理平衡,同时注意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等。而马拉多纳先生这么多年一直生活随性,可能这些方面控制的也不好,所以发生心血管疾病机率也高。而且对于这类患者很多时候还是要靠患者及家属的细心,尽量能够早发现异常症状,比如说胸痛、胸闷等症状,进而可以早到专业科室进行检查和治疗。除此之外,面对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救治方法其实还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尽快尽早的电除颤。张大夫在此再次提醒大家,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第一时间尽快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越快越好,因为越快越有可能拯救他的生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为大脑提供正常心跳供血的25%血供,还有延缓恶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速和室颤转变成无脉性电活动的作用,而尽快的电除颤,能够让室速和室颤尽快回复至正常心律。

不过,我们也要面对现实,即使是在医学高达发达的今天,即使是像马拉多纳先生这样的足坛传奇,也会因为突发的心脏骤停而去世,其实就是揭示出一个冰冷的显示,那就是心源性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仍旧不足10%。想要提高对于这类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治,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一起共同提高心肺复苏和AED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这才是治疗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办法。

TIPS:

急救现场:了解CPR和AED

我国每年猝死人数约50万人,居全球之首,但抢救成功率不到3%。在社会中不管是悲剧的发生,还是对成功急救案例的报道,都是在呼吁大众包括小朋友们参与到公众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中去。

什么是公众急救呢?公众急救是指全民CPR(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我国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权益进行了保护,消除大众的顾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条于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AED除颤仪在对心脏骤停的急救中非常关键,那么什么是“颤”呢?为什么要除去它。心脏正常状态下是在不断地收缩舒张,如果发生了心脏骤停,就不会收缩和舒张了,取而代之的是“心室颤动”,主要表现为每分钟~次频率的颤动,此时的排血量为零。而除颤器可以将室颤消除,窦房结恢复起搏,使患者恢复心脏跳动。心脏骤停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因此,一旦身边有人发生了心脏骤停,是不能等待急救车到来才进行抢救,这样会错失抢救的*金时间,使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脑死亡。因此,大众掌握急救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了解一下在院外的急救生存链,看看有哪些急救部分是我们普通人(非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的。

院外急救生存链包括五部分: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基础及高级急救医疗服务,高级生命维护和骤停后护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

如何进行CPR(心肺复苏)呢?主要分为4个部分“叫、叫、C、D”。

第一步“叫”:检查反应,轻拍肩膀,如叫“先生!先生!你怎么了?你还好吗?”检查呼吸,观察胸廓起伏5~10秒。若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判断为心脏骤停,就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叫”:拨打,并让身边的人取来AED除颤仪。

这里需要大家灵活应对,若在可视范围内没有AED,那就请身边人员帮忙去寻找并取来AED,在这个过程中拨打并开始心外按压。若周围就有AED,那就立即取来,直接进行除颤(跳过下面的第三步,直接进行第四步)。第三步“C”:立即开始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的规范动作为,在胸骨下半段,持续按压,胸廓充分回弹,成人至少按下5cm,但不超过6cm,小朋友为4~5cm,每分钟~次。按压过程中是非常消耗体力的,一个人持续操作不能达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建议双人轮流按压,每人按压2分钟轮换一次。

第四步“D”:AED除颤,AED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一般有1~3个按键,有语音提示,并可自动识别患者是否发生了室颤,并自动除颤。主要操作步骤为,打开盖子,将电极片贴在正确的位置,最后进行除颤。

AED除颤仪电极片如何贴呢?儿童和成年人有异性差异较大,电极片的位置也有不同,具体贴法如下图所示:

对于除颤时发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何应对呢?若患者身上有药物贴片(如膏药)或大量体毛覆盖,需要先清除,再贴电极片。由于除颤的过程是通电的,若患者身上有水或身处水中,要先擦干身上的水或将其转移到干燥的地方。若遇到患者身体已植入除颤仪或起搏器等其他治疗仪器,在贴电极片时避开这些仪器即可。

在公共场所中如何寻找到AED呢?那就要先寻找AED的标识,以下是国际和国内常见的AED标识。

来源:科协微科普、人民网、生命时报、“张之瀛大夫”头条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