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明医公开课
第课
雷某,女,40岁。年7月1日入院。
心慌心悸,胸前区郁闷半月,5月1日因受凉感冒,头痛鼻塞,自服康泰克等,上述症状消失,但仍有咽部不适。至半个月前因过度劳累后始出现心慌心悸,胸前区郁闷不适,EKG示:“偶发室性早搏”,服用心血康、肌苷等,症状未见缓解。自述胸闷,心慌心跳,时作时止,疲倦乏力,眠差,纳食一般,二便调,舌淡黯、边有齿印,苔少脉结代。体格检查:心界不大,心率66次/分,律欠齐,可闻及早搏2~3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诊断:心肌炎改变。ECT:静态心肌显像示心肌前壁病变。
邓老查房,四诊合参,其临床特点为:患者中年妇女,奔波劳累,神清,面色晦滞,准头欠光泽,疲倦乏力,心悸胸闷时作时止,纳一般,眠差,口干,二便调,舌淡黯边有齿印,苔少脉结代。
诊断:
中医:心悸(气阴两虚,痰瘀内阻);
西医:心肌炎,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
治疗第一阶段
扶正祛邪,治以补益气阴、养心安神为主,佐以祛瘀通脉,方以炙甘草汤加减,配合中成药宁心宝、生脉液、滋心阴口服液、灯盏花素片(按制剂说明剂量用药)治疗。
药用:
炙甘草30g,生地*20g,麦冬门15g,阿胶9g(烊),桂枝12g,*参30g,麻仁20g(打),大枣6枚,生姜9g。水煎服,日1剂,共服5天。
“
第二阶段(年7月5日)
经上述治疗,精神好转,偶有心慌、心悸、胸闷,纳眠可,无口干,二便调,舌淡黯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涩。查体:心率81次/分,律欠齐,可闻早搏1~2次/分。EKG示:大致正常。气阴已复,痰瘀渐显,治法以益气养阴,豁痰祛瘀通脉为法,原方去生姜,加法半夏、茯苓、丹参、桃仁,加强豁痰祛瘀通脉之力。
药用:
炙甘草30g,生地*20g,麦门冬15g,阿胶9g(烊),桂枝12g,*参30g,麻仁20g(打),大枣6枚,法半夏12g,茯苓30g,丹参20g,桃仁12g。水煎服,日1剂,共服4天。
“
第三阶段(年7月9日)
精神好,心慌、心悸、胸闷偶作,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淡黯苔稍腻脉细涩。心率78次/分,律欠齐,可闻及早搏1~2次/分,上药养阴太过,痰瘀更明显,治以益气健脾,涤痰祛瘀通脉为主。
药用:
竹茹10g,枳壳、橘红各6g,茯苓15g,法半夏10g,太子参30g,白术15g,田七末3g(冲),火麻仁24g(打),炙甘草10g,五爪龙30g,丹参20g。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守方服20天,诸症消失,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细,心率80次/分,律齐,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仅见原发室早4次,出院。
按
心肌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表现为心慌心跳,难以自止,伴胸闷,当属中医学之“心悸”范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原文条)在《伤寒论》中,炙甘草汤用以治气血不足、心阴阳虚之脉结代、心动悸证,与本例辨证相符,故加以援用。
方中以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通经脉、利血气为主药,配人参、大枣补益中气,化生气血,并配桂枝、生姜辛甘通阳复脉。又配阿胶、生地、麦冬、麻仁以滋阴养血使得阴阳得平,脉复而悸自止。
但服药病未能痊愈,邓老认为乃因其除气阴虚外,当兼痰瘀之实邪,且滋阴助痰有助邪之嫌,故阴复后,则将治法改为益气涤痰祛瘀为主。
邓老认为广东省地处岭南,气候潮湿,极易聚湿生痰,加之当今社会转型,工作生活习惯改变,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升高,日夜生活规律打破,且多恣食膏粱厚味,劳逸不当忧思多虑,事不从心,使气阴虚耗,或早衰,脏气亏虚,痰浊内蕴,闭塞脉络,气滞血瘀。故痰为瘀之初,瘀为痰之果,痰瘀交结,使病情缠绵。
因此,痰是心疾之病理基础,而脾是生痰之源,是心疾的关键环节。若脾胃健运,湿不聚,痰难成,瘀不生,气血生化源源不绝,心脉充盈,气血流畅,心神自安。
故邓老治心疾重在益气健脾除痰,痰去瘀除。用温胆汤加减,意在益气健脾涤痰祛瘀,使邪去胸中清阳得以正位,心神得养而神自安,从而获得良好疗效。但仍保留有炙甘草汤之意(太子参、火麻仁、炙甘草),以助脉复,且防再伤阴。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学苑出版社。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明医小兰iaoan
明医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