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
3,室性心动过速。
分析:
一、图2是图1的打印版,更清晰。
红色标记的都是窦性P波,窦房结频率约为60次/分。
第5个p波为窦一室房性融合波。
第6个QRS波群是室性融合波。
后3个p波和后面5个室早存在房室分离现象。
二、室早心电图一般特征为:
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大于等于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2,其前无相关的P波,其后偶有P′波。
3,多数伴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呈插入性。
三、判断室早的思路:
1先找到异常心跳,
2在异常qrs波群前找p波。如果有p,必须判断p波的性质。
3,判断p和QRS波群的关系。
4,看代偿间期。
四、窦-室室性融合波
在各类室性融合波中,,以窦-室室性融合波最常见。一个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另一个起搏点位于心室。两个起搏点的激动在心室内发生绝对干扰,产生窦-室室性融合波。
心电图上有纯窦性QRS-T波群、纯室性QRS波群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室性融合波。
窦-室室性融合波的特征
/p>
(1)融合波的QRS之前必有窦性P波。
(2)PR间期缩短,有时也可正常。
(3)融合波的QRS时间比室性QRS时间窄,但比窦性QRS时间宽(束支阻滞例外)。
窦性激动控制心室成分较大时,融合波的QRS形态接近于窦性QRS-T波形。室性激动控制心室的成分较大时,融合波的QRS形态接近于室性QRS-T波形。窦性激动与室性激动引起心室除极所占的比例在每次融合波也都不同,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室性融合波。
伴发室性融合波的心律失常(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等)有
1)室性逸搏;(2)室性期前收缩;(3)室性并行心律;(4)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室性并行心律与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往往伴有窦-室室性融合波。
五、室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大于/min的心动过速,称为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
六、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最常见,心电图特征如下
/p>
1,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时限ms,合并束支阻滞、广泛室内传导病变更宽。
2,心动过速的频率~/min。
3,心动过速常由室性早搏诱发。
4,单个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波形与室性过速的QRS-T形态完全相同,室性早搏与室性心动过速均起搏于心室内同一起源点或折返点。
5,多数早搏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短暂,历时1至数秒钟,由3~10个室性QRS波群构成。可为偶发,也可短阵反复发作。24h超过百阵以上的早搏性室性心动过速少见
6,室性心动过速自行发作,自行终止。持续时间短、心动过速的频率较慢者,不引起明显症状。夜间睡眠时发作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s),即使心率快速时,患者也不会醒来。快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持续8s以上,心室率达/min左右时可引起晕厥发作,部分患者可发展成心室颤动。
7,心肌缺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动过速随ST段呈缺血型下降而出现,ST段回至基线以后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急性ST段抬高时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可恶化为心室颤动。
七、心室夺获是指从心房传下来的激动(常为窦性激动),偶可落在心室的反应期引起的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心电图表现为形态正常的QRS波群提早出现,其前有相关的P波。
如果心室夺获时室性异位激动又几乎同时激动心室的另一部分,则产生室性融合波(又称不完全性心室夺获),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提早出现,其前有相关的P波,QRS波群形态介于心室夺获与室性异位QRS波群之间。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判断室性心动过速的可靠依据。
陈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