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邱添
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心肌病,如此多严重的疾病居然同时集中在一名17岁男孩身上!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名叫小鹏(化名)的少年经历了一场生死的对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17岁少年健康“大崩盘”?结果让人咋舌:长期熬夜打游戏,生活极其不规律。
值得庆幸的是,经医院多学科团队的联合发力,最终是利用ECMO技术力挽狂澜,把他从“死神手中”给“拽”了回来。10月12日,医院获悉,康复后的小鹏已经出院了。
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搀扶着小鹏下床走路锻炼
危在旦夕少年多病齐发命悬一线
10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医院了解到,8月28日13时,小鹏被紧急由外院转送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救治。入院时,已呈现严重的休克症状,血压仅65/32mmHg、心率达次/分、呼吸频率达45次/分、血氧饱和度仅70%、心脏射血分数仅20%……每一个指标,都在提示这个少年已是命悬一线了。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医疗组长姜远普主任医师、主管医师张全正意识到在积极组织抢救的同时,立即将病情上报给了重症医学科张川主任。
张川立即率领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合多学科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且合并了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心肌病。”
张川告诉记者,暴发性心肌炎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以病情凶险,迅速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特征,死亡率可高达80%,“再加上心脏之外的一系列问题,经过综合判断,他预后可能会极差,存活机会也很小。”
披荆斩棘多学科逆风迎战创奇迹
ICU团队随时严密监测小鹏的各项生命指标
尽管希望渺茫,但医护团队却从未想过放弃。经过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多次讨论,一致认为ECMO治疗是目前挽救小鹏生命的唯一方法。
虽然找到了方法,但是治疗过程中将面临着抗出血、栓塞、感染等一系列难题。尽管如此,但医护团队拯救生命的初心始终坚定。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认可后,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立即启动治疗。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俗称“魔肺”。因其可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也被称作“人工心肺”。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优秀的团队合作,在30分钟内即完成了穿刺、预充、上机等流程,而后设备各项运转顺利。
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原本用于维持血压的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以及用于维持氧合的呼吸机参数均得以迅速下调。
而这,只是迈出了成功治疗的第一步。
“治疗不是说把设备上了就完了,需要一个完整的救治体系支持,才能实现患者的最大化获益。”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曾薇医生介绍说,小鹏入院时还合并曲霉菌肺炎,肝功能、肾功能衰竭等诸多问题,因此除了ECMO做生命支持之外,抗感染治疗、凝血功能管理、循环管理、院感防控、营养支持、功能康复等等,都是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在多学科的联合发力之下,生命的奇迹再次上演——短短5天时间,小鹏的心脏功能已重新恢复了活力,ECMO顺利下机。发病30天后,顺利从ICU病房康复出院,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医院获得性感染,再创奇迹。
入院时的CT
出院时的CT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