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ED与猝死的较量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 http://www.jk100f.com/

01

今年的欧洲杯上演了一出“生死急救”。

事情发生在丹麦对阵芬兰的小组赛第42分钟。边线位置,两队球员正在进行攻击与防守,丹麦核心球员埃里克森突然倒地。

此前,队友刚刚向他掷来界外球,看他的动作,似乎正准备一脚将球回传。

没想到的是,队友接到球的同时,埃里克森就着往前的姿势,直接倒地不起。

没有人员对撞,毫无预兆地突然倒地,乍一看还以为是抢断时用力过猛导致。

足球是需要激烈对抗的运动,在球场上突然倒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埃里克森毫无疑问不太幸运,他遇到了最危险的——心脏骤停。

实际上,如果此时我们会看他倒地前的状态,就会发现在最后几步跑动过程中,他喘着粗气,表情有些凝重,看起来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反应。

首先发现异常的是正对埃里克森的芬兰球员梅勒,他的视线刚好能看到倒地不起的埃里克森,大约是察觉到埃里克森的反应不太对,看不到任何动作,他机警地向背对着埃里克森的另一位丹麦球员克亚尔比划示意。

克亚尔的反应非常快,第一时间举手发出求助信号,并上前查看埃里克森的情况。

队友们很快围拢过来。在不知缘由的前提下,他们没有贸然移动他,或是改变他的位置,只是捏开嘴观察舌头,防止在晕厥情况下,舌头堵住喉咙造成窒息。

随后,现场医疗人员带着包括氧气瓶、血氧监护器、心电监护仪、AED在内的多种医疗工具冲进了绿茵场,展开急救。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以至于直到这个时候,观众们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现场观众纷纷站起身来,向前探身,试图看到场内的更多情况。有人双手合十流着泪祈祷,有人拥抱着身边的朋友,安静而紧张地等待着。

屏幕前的观众更加揪心,他们无法穿过电子屏幕,只能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绿茵场上,埃里克森的队员们肩并肩、手挽手筑起了一圈人墙,为医疗人员提供了一片急救区域,并保护现场不让公众看到。

所有人的心都高高悬起,球场上方回荡着球迷呼喊他名字的声音。

整场急救持续了约14分钟。当埃里克森被担架抬离赛场时,他已经能够使用呼吸机自主呼吸了;随后,他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当赛场上的大屏幕终于打出平安的通知,当体育场播音员激动地播报出埃里克森“稳定而清醒”(stableandawake)的消息时,现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此时此刻,后怕的情绪替代了紧张,让不少人喘不过气,甚至有球迷们联想到了年倒在法国联合会杯上的维维安·福(Marc-VivienFoe)。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堪称标准的急救示范。从克亚尔第一时间查看了埃里克森的舌头是否阻塞,到队医携带AED冲进场地,到埃里克森最终恢复呼吸,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如果,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疏忽,或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丹麦队队医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达也证明了这一点:苏醒之前,埃里克森一度死亡。死神的镰刀一直抵在他的心脏上,直到他们使用AED进行心脏除颤,才成功把埃里克森带了回来。

埃里克森在苏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天哪,我才29岁。”是啊,他才29岁,是身体素质远超普通人的运动员。即便如此,当他遭遇心脏骤停时,依旧毫无办法,只能等待。

面对心脏骤停时,人类的力量似乎变得无比渺小,唯一可能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AED进行心脏除颤。

这也是AED常常被称为“救命神器”的原因。

02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需要先解释一个问题:AED到底是什么?

它叫做自动体外除颤器。顾名思义,这种机器可以在人体外进行使用,通过电击终止某些致命性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跳动。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节奏是非常规律的。伴随着这种舒缓、规律的跳动,血液在心脏与血管间往复流动,提供身体所需要的氧气与其它物质。

然而,当出现心脏骤停时,心脏的跳动往往会变得微弱、短急,无法正常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时间稍长,便会导致心源性猝死。

如果能在刚出现心脏骤停时,使用AED通过电击,引导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节奏,就可以及时挽救一条生命。

近两年来,伴随着AED在国内的普及,不断有人在其帮助下死里逃生。

今年5月24日清晨5点左右,地铁9号线北京西站刚刚启动一天的运营,意外发生了,——一位男子在进站口附近突然倒地。与他同行的朋友们不知所措,陡然慌乱起来。

地铁内的乘务人员很快发现了异样。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值班站长,并安排人员拉起隔离带,封锁相关区域,疏散周围人群,以保障为男子留出足够的空间。

值班站长来得很快。在对该男子进行简单观察后,发现其腹部几乎没有起伏,感受不到鼻息,但下颌微微颤动,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心脏骤停引发的昏迷。

情况顿时危急起来。

最近几年,全国地铁站都在推进站务员进行急救培训,以便能应对地铁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北京西站就有几位拥有证书的合格人员。他们立刻对这位男子进行胸外按压。

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显著,男子依旧处于无意识状态。

抢救一位心脏骤停的患者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急救人员们根本没有时间犹豫,他们决定启用AED,——一个多月前,北京西站地铁站刚刚安装好相关设备,并对工作人员进行过培训。

工作人员将两块电极片贴到男子胸前,根据AED的语音提示,进行分析与除颤。这样的操作重复了两次,男子恢复了自主心律,心跳逐渐正常。

该台AED的生产厂商从后台调取的抢救数据

他得救了。一条生命被挽留在人间。

这是北京地铁站开始配置AED后,首次成功救助乘客的案例。

如今,这样的事件不是个例。

山西太原,一位韩先生在活动室打乒乓球时晕倒,进行AED抢救后恢复心跳。

湖北武汉,一名乘客在地铁列车内晕倒,使用AED救助成功。

上海某足球场内,一位男子休息时突然倒地,被AED成功挽救生命。

七月的深圳,有4人突发心脏问题,被AED救回。

越来越多的新闻陈述着同一个事实:AED正在挽救许多人的性命。

03

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

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几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骤停而突然倒地;每年,有54.4万人因此失去生命,而抢救成功率仅为1%。

我们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过太多因心脏骤停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案例。

最知名的莫过于高以翔。

年11月27日,高以翔在录制某档综艺时意外昏迷,心脏骤停。据新闻报道,现场心肺复苏无用,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而这并不是孤证,顺便翻翻今年的新闻。

8月28日,杭州某羽毛球馆,有人打球时突然倒地,抢救无效后死亡。

8月28日,湖南一名男子锻炼时倒地,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已无生命体征。

7月19日,苏州一位46岁的男子跑步时丧失意识,未能救回。

7月14日,株洲一名24岁男子在室外打篮球时倒地不起,抢救后死亡。

4月29日,广西省一名23岁的大学生休息时晕倒,在重症监护室离世。

4月3日,上海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车内猝死。

4月2日,一男性乘客在地铁车厢内晕倒,经送医救治,确认猝死。

一连串下来,是否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但这些都是事实啊,还只是部分而已。

而且你们发现了吗?心脏骤停并不仅仅会发生在那些身体不好、长期熬夜的人身上,就算是身体健康、经常锻炼的人也可能突然倒下。

地铁站、学校、工作场合、活动室、健身房......

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能面临风险。

如何规避这样的风险呢?

答案几乎是唯一的,——大范围配置AED。

曾经有急救医生说过,在发生心脏骤停后,如果现场没有人即使展开急救,只是等待急救救护车到来,那么获救率是相当低的。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心源性猝死有秒的黄金抢救时间。如果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展开急救,获救概率是很高的;然而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患者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即便幸运获救,大脑也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伴随终生。

说到这,想必大家都意识到了,如果AED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如果更多人能接收到合适正确的急救培训,我们就可以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展开抢救,而不是看着患者痛苦地原地等待,留下永久的心理创伤。

04

幸运的是,社会已经在行动了。

不少城市已经开始搭建AED网络。

去年11月,《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

申通地铁集团则表示,上海地铁将在原有21座车站装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基础上,于今年底前扩展覆盖至全网络所有车站,并将对每站部分工作人员逐步开展配套培训。

北京早在年就发布了《公共场所医疗急救设施设备及药品配置指导目录》,要求AED成为公共场所必备的专业性急救设备。

最近还强调了在学校尤其应该配备。

更多中小城市也同样在努力。

还有很多公益组织着眼于此。最近,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启动了,已经第七个年头的99公益日继续呼吁大家“一块做好事”。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99公益日由3天扩展为10天,增加了主题日概念,充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