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瑞金名医吴立群中国心律失常新技术的引领者 [复制链接]

1#

医院宣传科上海交通大医院

“slowdown,slowdown!”这是吴立群教授在做上海第一台无导线起搏器手术时,因为手速太快,旁边参观学习的外国医生看不清楚在不断提请求。

医院心内科,亚洲首例热球囊射频消融手术、中国大陆首例“世界最小无导线起搏器”、上海首例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罕见的脑起搏器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都由吴立群教授团队领衔完成。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还荣获年度磁导航指导心律失常消融术年度手术量全球第一。

1

10个高考志愿全部是医学

填报高考志愿的那天,吴立群的爸妈原本希望他做老师,但吴立群不顾家人反对,坚定地将10个志愿全部填写为——医学。

原来,吴立群的祖父是一名中医,在当地很受尊重。吴立群小时候,亲眼看到一位病人来到祖父的诊所,医院怎么都看不好,结果祖父治好了这位病人,那时候吴立群就觉得医生是一份很了不起的职业,能够治病救人,还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对医生这个职业特别有好感也可医院比较多。因为吴立群小时候患有缺铁性贫血,医院打针,和医生、医院这个地方有了亲切感,也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吴立群考取了浙江医科大学。在医学院学习时刚一接触到心内科,他就立刻喜欢上了。“看到老师从奇形怪状的心电图中找到问题,做出判断,特别神奇。破解心电图真的就像是破译人体密码,破解对了,就能解救一个人的性命,破解不对,后果不堪设想。”

他至今记得实习时候的一件事,一个16岁的少年送到急诊室时心跳已经-次/分左右,医生给他静脉注射西地兰,心跳更快了,医生认为可能是剂量不够,又加注射剂量,病人心跳愈发快。最后因为发生心室颤动,16岁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第二天上午主任交班,把病人的心电图拿来一看,判断病人是有预激综合征,如果当时值班医生能看明白心电图,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

心痛之余,吴立群立志要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但是毕业后他却被分配到了外科工作。在刚工作的两三年时间里,他都处于纠结的状态,因为他太想做内科医生了。直到第三年,一名刚分配入院的医学生被分到了内科,而这位医生自己很希望到外科工作,于是两人调换了一下,吴立群如愿成为了一名内科医生。

医院,整个心内科只有一台除颤仪,也从来没有人会使用。有一天,来了一个严重心力衰竭的病人突然发生室颤,大家都不知所措,有除颤仪却没人敢使用。吴立群在浙医学过,于是自告奋勇给病人除颤。当时《衢州日报》特地报道此事,称他是衢州第一个使用除颤器使患者获救的医生。

2

读心电图是我的嗜好

看心电图就好像破案

心脏内科疾病如今分四大块,一是血液供应出现问题,导致冠心病;二是心脏的电传导出现问题,比如心律失常;三是心肌收缩率方面的问题,比如心衰,还有结构性心脏病例如心脏和血管结构病变。医院心内科在心律失常这个领域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戚文航教授是中国心律失常学界泰斗,吴立群考上了医院戚文航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30年后,吴立群也茁壮成长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初到瑞金时,吴立群三天一个夜班,上完夜班就参加第二天的手术。有一次出夜班他还连续做了10多台手术。那时候吴立群习惯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科室,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科室。“到食堂吃早饭,每次只能买到两个包子,因为来得实在太早,食堂其他早点还没出炉。”吴立群笑着说。“没有来由,就是喜欢电生理,一见到心电图就兴奋,越是扑朔迷离,越是斗志昂扬,如果能从最复杂的图形上找出疾病真相,并且驾驭它,不啻一次盛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拿读心电图当做一个嗜好,破案的快感不过如此。所以加班加点都是我非常乐意的。”

他为多位百岁老人装过心脏起搏器,也为才两个月的小病人做导管消融手术。婴儿多次/分的心跳,不做不行。但是做的话,每一步都是风险,这时候是承担还是推脱,考验医生的内心。好医生愿意为病人承担,而病人的感谢和理解更是对我们内心最大的抚慰。”

最近在门诊坐诊时,吴立群收到一位80多岁老先生的锦旗,这位老先生有阵发性发颤和小中风,原本是手术禁忌证,但也只有手术才能解决心脏问题。医院都被拒绝,来到医院后,吴立群团队为他做了全面的评估,“年龄大是风险,有中风更是风险,但我们做医生的还是要充分考虑病人和家属的意愿,在评估和权衡的情况下努力满足病人的愿望。有时候为了帮助病人,医生确实要承担风险,但是当满足了病人的需求时,尤其是冲破禁区、救治成功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也是医生最大的幸福。”吴立群主动承担风险,果断帮他做了手术,老先生的房颤完全被控制了,他在随访时送来了锦旗:“我太开心了,我被拒绝了好多次,本来已经绝望了,真的全靠你们!”

吴立群的抽屉里有不少贺卡,这是老病人寄来的。吴立群记得有一个周五的晚上,吴立群刚做完手术准备下班,病房里电话打来说一位高龄病人发病了,大家立刻全班人马严阵以待,连夜帮这位病人做了手术,根治了疾病。“每次看到他写的贺卡都会想到那天半夜的月光,清冽又明亮。”

吴立群心中最大的自豪是瑞金的心血管学科群,不同科室的医生相互配合,为了病人勇往直前。“心内科和心外科互补,心外科是心内科坚强的后盾,有他们就在旁边,心内科医生更有底气。”

有个外院转来的病人,重症心肌炎伴严重心律衰竭、反复心脏骤停、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血压都没有了,先找到心脏外科赵强副院长,赵院毫不推脱,立刻把病人接下来,经过高难度的手术后,心内科上场,心衰专业的医生给病人进行了精确的药物调整使其度过了危险期,最后由我们心律失常专业医生给病人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最终病人能够安全出院并恢复正常生活。“这个病人光电击就做了七八次,真的是我们全力以赴把他从*门关拉回来的。病人出院后,现在看到我们就像看到亲人一样。这样的病例充分显示了瑞金的综合实力,而心外心内的配合,就像兄弟一般亲密。我们就是一个心脏中心,每一个医生都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心和事业心。”

3

学科建设的灵*是

创新理念和人才培养

从瑞金读硕到前往美国梅奥作访问学者,再到医学博士,直至成长为学科带头人,这些年,吴立群不断自学新知识,努力去“破解”一例例疑难杂症,但比疑难杂症更重要的事情是学科建设。

1年吴立群在梅奥学习,当时国内心律失常九成以上都是阵发性室上速,但是美国的疾病谱完全不一样,90%-95%都是房颤房扑等复杂性心律失常,不少来美学习的人担心学习回国没有用武之地,参观访学一阵就回国了。但吴立群敏锐的感觉到,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国人以后的疾病谱可能会像美国的疾病谱演变发展。他扎扎实实定下心来,认真观察梅奥是怎么来治疗复杂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发现梅奥特别擅长使用新的医疗设备和机器进行临床转化。20年过去了,中国心律失常疾病谱果然变了,如今医院收治的病人中室上速只占15%-30%,复杂性心律失常比例大幅度增加。

吴立群回国后立刻在国内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比如针对房颤的冷冻球囊消融、射频球囊消融以及起搏新技术的临床转化。正是他不遗余力的努力,才有了文初那些全球、亚洲和全国第一。

冷冻消融和传统射频消融相比,更易于医生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有效性高,并减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疼痛度。年,冷冻球囊消融术在中国上市,医院成了上海第一家拥有冷冻医院,多年累积,吴立群团队已经成为该技术的领头人,还代表学界制定了该技术的中国指南和共识。

世博会上刚面世的无导线起搏器转眼就被吴立群率先应用于临床,磁导航系统指导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具有明显优势,改善了复杂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早、室速等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吴立群团队年疫情期间年完成该手术例,成为全球年度手术量最大的中心。

无导线起搏器

吴立群曾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去年,他当选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谈到如今的工作,他说,创新是永恒的主旋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吴立群强调,要瞄准前沿新技术,要最快速度转化为临床,要用开放的态度拥抱新的机器新的技术,来解决临床难题。心律失常亚专业在瑞金老一辈医学家手中起航,更要在我们手上发扬光大,这就是学科建设之根本——人才培养。

从2年开始做副主任,吴立群就开始有计划的培养年轻人。所有年轻医生都送到国外先进行理论学习,有时候还会再送去进行新技术培训。

磁导航系统甫一面世,丹麦的教授就跟吴立群说,你自己过来学,这个技术你可以做到八十岁。吴立群想,做学科带头人是荣誉更是责任,靠的是学识,人品,气度和胸襟,如果我们不把后备梯队建设好,那么怎么去面对瑞金的老前辈?

吴立群把学生金奇送到了丹麦学习了一年磁导航,回来后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如今他手下的青年医生都已经身怀绝技,各领风骚,心律失常专业的人才树林初具规模。

“如果学科带头人什么都要自己做,什么方向都要亲自来,那就非常不利于年轻人的培养,现在我看他们果然都不负众望。帮助青年找到自己合适的新方向,那每一个个体组合起来,就能够汇聚成1+1大于2的合力。”吴立群感慨,“其实学科带头人要时刻想到,年轻人都在看着我们怎么做的,我们走的正,他们就不会歪。我年轻时每天早上最早到的是我,晚上最晚回家的是我。现在每天最早到的依然是我,但晚上最晚回家的已经是他们了。看到他们每个人都能起来各领一个方向,我非常欣慰。我们的老师说,我们自己好不算什么,把学生教好了才是真好。瑞金心内人才储备非常丰厚,我相信今后我们这个学科会站的更高。”

没有什么工作能够像医生这份职业一样能够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当医生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国家、社会和患者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无法用金钱和其他任何事物所能够替代的。这是吴立群的心声。

原标题:《瑞金名医

吴立群:中国心律失常新技术的引领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