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芒种送花神,如果你老犯困,可能身 [复制链接]

1#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6205102.html

今日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她在每年的6月5日至6月6日前后到来。从天文学的角度上说,太阳到达*经75度时为芒种。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里有一个经典的情节,说的是芒种这天的“送花神”。

“春争日,夏争时”

大部分节气的由来都是配合农业生产需要的,芒种自然也不例外——“芒”意指麦芒,是农作物壳上的细刺;而“种”则有种子成熟与播种的双重意思。芒种意味着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即将成熟。

古语说:“春争日,夏争时”。这个“争时”即指芒种时节的农忙: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到了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

芒种三候

芒种三候分别是“一候螳螂生;二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大满”去哪了?

二十四节气中很多都是两两相对的,比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有一种说法,古人刻意不愿将小满后的节气命名为“大满”。

为什么呢?因为古语有: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花满则谢的说法,形容的都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因此,古人认为凡事不能“大满”,满则招损。

正是受到这样的自然之道影响,或许就是古人用“芒种”替代“大满”的缘由吧。

尚古风俗

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芒种节气最具有神话色彩的民俗活动就是“送花神”了。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样写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旄旌幢”大概指的是各式的旗子,而这些旗子都是仪仗的用具,由此可见,像大观园这样的大户人家在芒种为花神饯行的排场很大。

这样的盛会,怎少得了黛玉……

也许是感叹自己的身世遭遇,也许是送花神勾起了感花之心,此时的黛玉与众姑娘们欢乐的心境大不相同,竟哭诵出千古名篇——《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送走花神,葬别落花,那份哀婉让人不能忘怀。

其实,花神离开,正表现了百花凋谢、树木准备结果这一自然景象——所以,“落花结果”反倒应该算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夏打盹”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句俗话巧妙地体现出了四季中人体的感受。“夏打盹”在医学上称为“夏季倦怠症”。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人体会大量排汗散热,钾元素会随之大量排出,在钾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就会出现“夏打盹”的症状

钾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人体一旦缺钾,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就会下降,表现出来的就是四肢乏力,并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或肌肉松弛瘫软,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律失常,造成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呼吸困难、心悸等。

多喝果汁和糖盐水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注意在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大量的白开水或糖水,而是应该喝一些鲜果汁或糖盐水。因为体内流失掉的不仅是水分,还有大量的无机盐,其中以钾元素为多。而水果和盐中均有足够的钾元素,可以有效地补充血液里流失的钾。

日常的粮食中荞麦、玉米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香菜、油菜、土豆、山药等都含有钾元素。

按中国传统科学的说法,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阳气最盛的一个节气,不但天气十分炎热,而且由于阳气过于充盈,空气非常潮湿。这时,人体的体温也很难降低,因此在这种天气下人们会烦躁、萎靡不振,所以保持心情愉悦、适当午睡、勤换衣、多沐浴、不贪凉都可以缓解夏天带来的不适。

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

编辑:T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