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怎么辨别面粉是否添加增白剂_健康新闻 -
面粉增白剂!面粉中到底该不该加增白剂是个讨论已久的话题。近日,卫生部监督局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公开征求意见,将使
存废之争尽快得出结果。记者走访超市发现,目前九成面粉已经与增白剂撇清关系,从消费者、面粉生产企业到粮食局,都支持 禁白 ,但消费者也十分担忧, 禁白 后一些企业是否为了谋求高利润而违规添加增白剂,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
超市面粉
全都无添加
昨日上午,记者在家乐福超市粮食销售区看到,十几种面粉都在外包装袋的显著位置标上了 无任何添加剂 、 不添加增白剂 的字样。 这里九成以上的面粉都是无添加剂的。 促销员告诉记者,通过最近一年多来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到,食用过多添加增白剂的面粉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买面粉时特别注意产品成分,如果在外包装上能直观看到没有添加剂的字样,就会买得比较放心, 一看有化学名称,大家都不买了,所以逼得超市必须得进这种无添加剂的面粉。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大连路等农贸市场发现,20多个品种的面粉里面,没有添加增白剂的面粉占到90%以上。 有没有增白剂的面粉在价格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相同质量,市民购买都喜欢没有增白剂的。 一位摊主说。
增白是投消费者所好
前几天我们接到一个投诉,说面粉发*,怀疑是以次充好,我们调查后发现消费者买的是无增白剂的麦香粉。 青岛白樱花实业有限公司质检部负责人介绍, 白樱花 的二十多种产品中,仅有 特一粉 、 大富豪 两种是添加了增白剂的,而且是按照国家标准在生产线中添加,与多数产品相比,使用的小麦、工艺都一样,唯独多了一项 增白 。
超市、市场销售的面粉多数没有增白剂,但并不说明青岛的面粉都 不白 , 添加增白剂的面粉也不少,主要流向了多数馒头加工的小作坊,为了让做出来的面食白净、漂亮,而且成本低,不少小老板们都选择增白的面粉。 该负责人表示,在一些小作坊里,几乎很难找到名牌或大企业生产的面粉,因此建议市民购买食品时不要以 白 作为标准。
过量食用增白剂伤身
据介绍,目前青岛粮食市场上暂未发现有滥用增白剂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食品行业没有过量使用的情况,而一直缺乏行业监管的 前店后厂 就诟病良多。所谓 前店后厂 ,就是超市及农贸市场中的各类食品加工点,因为这些加工点具有营业性及生产性双重身份,一直都是市场监管的空白。如个别馒头作坊,为了节约制作成本,在买来的廉价面粉中大量使用增白剂,以提高馒头的亮白程度。
属于强氧化剂,过量食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专家表示,根据 国标2760 ,面粉中使用增白剂的标准为每公斤0.06克,在此限度之内,将被全部还原完毕,但如果过量食用,过氧化苯甲酰没有全部还原,被人食用之后就会破坏人体的内部环境,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无增白剂企业也省钱 我们年生产加工5万多吨面粉,只有六七千吨是添加增白剂的。 维良食品公司董事长卢正良同时也是市面粉委员会主任,他告诉记者,作为规模化的面粉加工企业,对增白剂是相当抵触的。去年,我市10家大型面粉生产企业联手对外承诺,要大力度生产和推广不含增白剂的面粉,并约定凡是进入超市等零售渠道的面粉,没有增白剂的产品一律在外包装醒目位置注明相关字样。实施一年多以来,无增白剂的面粉已经成为主流,有增白剂的面粉只剩下面食加工点的销售渠道。卢正良表示,面粉添加增白剂对消费者而言,食用过量会加重肝脏负担;对企业而言,增白剂成本高达18000元/吨,无疑增加了面粉的成本。同时,从产品效果来讲,目前的加工技术已经没有添加增白剂的需要。
我市属 禁白 先进
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粮食部门一直不提倡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此次卫生部就是否禁用增白剂征求民意,并拟设定一年的过渡期,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对粮食部门来说绝对举双手支持。 今天国家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会议也召开了,说明国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将会越来越规范和谨慎。 该负责人称,目前,我市已有20多个品种的面粉不再添加增白剂,在国内各城市 禁白 行列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招辨别面粉优劣
面粉的等级分为四类,最好的是麦芯粉,其次是 特一粉 ,属于特质一等粉,第三等是特二粉,也叫全麦粉、纯麦粉,第四等的是饲料粉,多用于饲养和铸造模型,也可食用,但味道较差。辨别面粉优劣的方法如下:
1、看色泽和水分。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面粉,在通常情况下呈乳白色或微*色,若面粉呈雪白、惨白或发青,则说明该产品有化学成分的添加剂,且可能超出使用标准。
看水分是指,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面粉,流散性好,不易变质,当用手抓面粉时,面粉从手缝中会自然流出,松手后不成团。水分过大,粉面易结块变质丧失食用价值。
2、辨精度。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面粉,手感细腻、颗粒均匀。
3、闻气味。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面粉都有小麦天然香味,若面粉淡而无味或有化学药品的气味,则说明其中含有超标准的添加剂,或采用陈化粮加工而成。